第880章 局气(1 / 2)

重返1977 镶黄旗 7562 字 10个月前

应该说,正是因为懂得人的重要性。

洪衍武才会像有求必应的“土地爷”一样,乐于为身边大部分他所认识的人提供帮助。

表面上看他好像有点傻,有点滥好人似的,谁的事儿他都要管。

但便宜他其实占大了。

因为他帮人,首先是遵循“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的原则。

自身不努力,不值得他帮的人他可不帮。

其次,他也不是什么事儿都应。

代价要在他承受范围之内,且多以物质付出为主。

这样他就相当于用自己多余的东西,做了一种情感投资。

待到日后,说不准什么时候,别人送还他一份人情,就能帮上他的大忙,管大用。

想想看,要没有何介夫女儿的好心提醒,他能避开这个大雷啊。

弄不好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自己就把自己给折进去了。

亏得他明明知道今年的厉害,那可真成了一出大笑话了。

而要没有从单先生处得知的古建知识呢?

他又怎么能这么笃定这“庆云楼”值得一买?

兴许就真放弃,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去了。

其实就连街里街坊的好人缘也是一样的。

不说边建功、苏锦、苏绣都帮他的忙。

要没邻居们的好评,一贯以来,作为派出所严控防范对象的他,又哪儿能过得这么自由?

还有今年注定会刮起来的“风暴”,派出所也是根据街道提供的情况和意见抓人的。

若非笃定邻居们肯定说他的好话,他又哪儿来的把握,能平安度过这“杀头年”呢?

所以说,这样的事儿再划算不过了,只有傻子才会拒绝。

而有意思的是,正因为历史的特殊性,全国人民目前才刚刚达到温饱线。

在如今这个社会阶段里,人们的情感也和古玩字画四合院这些好东西一样,陷入在一个深深的价值低谷之中。

如果想用金钱投资感情,代价有时候低的简直令人发指。

甚至这一点并不只是针对普通的老百姓而言的,就连社会精英阶层也挣脱不开这个规律。

因为国家整体经济滞后,他们同样会因为一些经济上的小事,就能严重伤及自尊。

那自然就是洪衍武雪中送炭的投资良机了。

而在这一点上,他把握的相当好,一旦遇到就会牢牢抓住,从来也没有错失过。

比方说七月里,许多报纸上刊登了香港导演李韩祥来京拍摄《火烧圆明园》的消息。

洪衍武就又动了做植入广告的心思。

便去找“红叶”托关系帮忙穿针引线,想找机会见这位李导演一趟。

不为别的,要真能谈成了,在这部电影里给洪家老号露上几个镜头,那可就牛大了。

相当于在海外也给自家买卖做了宣传。

要知道这部电影可是在香港本地就创造了1.5亿票房,更在东南亚诸国热卖,这广告费掏多少他都是心甘情愿啊。

十万八万的他都乐意。

因为今后只要老铺重张,还怕捞不着外国人“宰”嘛。

为此,洪衍武甚至还专门拍了几件清官窑瓷器的照片,打算投其所好,贿赂下李导演。

只是没想到,连托人带求人,事先打好了招呼。

在一天休息日特意包了车,好不容易才找到昌平外景地,也确实在午餐时间见到了这位高大威猛,眼睛小小的李导演。

但这事儿却没谈成。

因为一是影片已经拍到一半了,外景地花了六十四万也已经搭好了。人家根本不缺资金。

二是洪衍武是大陆人,空口白牙就贸然说愿意掏钱买几个镜头,请人家开价。李导演怎么能相信他有这个能力。

三是这部电影是合拍片,剧本镜头都要经过大陆有关部门审核。无论洪衍武肯出多少钱,再为几个镜头走一遍镜头得不偿失。

四是火烧圆明园几乎全是宫廷戏,涉及民间的部分也就是夜捉肃顺时,又老百姓夜听马蹄声的几个镜头。也很难把洪衍武的需要的镜头插在其中。

所以怎么讲都没戏。

李导演听完了他的来意,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

不过,李韩祥对洪衍武提供的照片倒是挺感兴趣的。

虽然事儿没谈成,倒是跟他提出购买这几件瓷器的意愿。

可惜他不知道,洪衍武对这些东西比他还看重呢。

事儿成了送他可以,既然没成,卖他就等于犯傻了。

于是一样果断拒绝,反倒提出李导演如果有什么不想要的古玩字画家具,倒可以卖给他,价钱不是问题。

正因为这个,他反倒真正引起了李韩祥的兴趣,俩人专为这些文玩聊了一会儿。

结果就因为这一耽搁,突然间外面大乱,人声鼎沸,洪衍武反而遇到了今天最大的收获。

怎么回事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