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搞事情(1 / 1)

只要资源是由人来进行分配,那么就会人对其公平性持有怀疑。而评判公平与否标准,是评价者感觉,这些资源是不是对自己比较有利。

当杨筱歆不得不一轮又一轮接待那些营业部经理“聊聊”的暗示时,她知道,这群不消停的姐姐妹妹们,又觉得有人对自己不太公平了。

吐槽主要集中在培训、沙龙的讲师分配和渠道费用的分配上。

祁晖到了业务部之后显然对培训部的师资力量是有所削弱的,他还会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亲自做培训或是讲沙龙,但毕竟不能像以前,和几个讲师轮番排班了。最最资深的培训只剩下曾言言,她的场次,便要“抢”。

沈季英的反应是最有趣的,她一边酸溜溜地对杨筱歆“他们都曾言言的课讲得好,我听过一两次,也没什么特别嘛。她现在倒像是摆架子,有人约她去培训,还要挑挑拣拣的……”这个家伙啊,就是那种不管自己觉得好不好,反正别人有的,好的东西,自己总是也要弄一个,然后再嫌弃一番。之前跟陈宜达的风买了一双rogervivier的皮鞋,穿得一点也不舒服,但是每次搞晚宴的时候,还是会穿上。

“你觉得她讲得不好,就约你觉得好的讲师。那么多话。”杨筱歆知道她就是那张嘴比较碎,直接顶了回去。

“也不是这么。曾言言毕竟是个培训经理嘛,有些培训请到她去,代表我们对银行重视。”

杨筱歆看着她“你来和我这个是什么意思,以后你去约她的时候,让她把别人推掉,去你的网点培训?”

那沈季英当然没那么大的胆子。她缩了缩脖子,摇摇头“领导你开玩笑……就是现在讲师太少了,要么再去招几个。”

这原本就是在杨筱歆的计划之郑倒不简单地因为祁晖换岗多了一个headunt,其实从总部让上海成立银保业务部,就可以看出公司在华东地区的战略,是越来越重视了。可以这么理解,上海已经超过了北京,成为zr现阶段要着力抢夺的市场。而在做大个险业务的银保市场,销售团队可能还不是最强最重要的武器,而是培训的力量。

把曾言言提起来,杨筱歆曾经犹豫过一阵。培训太重要了,一个以前没怎么做过管理的年轻女孩,而且她的性子又不是那么强势,究竟有没有能力担负起这样一个部门?她一度想着,让hr从同业招一个有经验的培训经理来,或者找江耀东给她推荐一个人。

直到那曾言言把大单案例整理的思路拿到她面前,杨筱歆才发现,可能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管理本身是一门学问,但是培训管理,根本还是在内容的规划,而不是管理的技巧。一个能帮助杨筱歆把团队培养起来的培训经理,技能是其次,她的思考是不是围绕着团队怎样能把业务做起来,如何通过培训提升团队的技能,给到团队什么样的工具才是更高效的……这一切,曾言言甚至做得比祁晖还要到位些,因为她够细心,而且有非常好的想象力。

不过眼下对于杨筱歆来,更重要和紧急的事情,不是解决培训资源的稀缺,而是渠道上,有一些问题初露端倪了。

把祁晖这个部门搭建起来,杨筱歆的管理就可以落得更加细致。她要求渠道管理和业务分析做到尽可能地详细,各大区、各营业部要有业务的分析,每个银行渠道要有每周、每月的数据动态追踪,还有具体到产品的网均、件均、人均保费等……业务做得好不好,将来有没有成长的空间,在数据分析中,很多时候问题和机会都是一目了然的。

她手里的这支业务团队,干部的能力,还欠缺得很。

大个险的保费数据的确在不断上升,开会的时候杨筱歆的表扬里满是激情和更大的期许,那不过是为了给团队信心。她是清醒而冷静的,如今的数据攀升,不过是因为监管、银孝险企各自在转型的市场里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就像是走在骑在平地上的一架自行车,开始要进入爬山路的阶段,第一个坡度是往下,凭着惯性居然轻松地就走了一大段。可是爬坡毕竟是起起伏伏,接下来想要往上攀登,就要有力气,有技能了。

可惜整个团队里,算得上“会骑车”的人,大概只有陈宜达和蔡隽永。

做一个行业,只看眼前三个月的考核,那或许就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者,比如有一些三六九抓现钞的业务人员,管你什么可持续经营,有多少客户,捞一票佣金再。多年来,杨筱歆他们经历着的“保险都是骗人”的行业风评,基本上是这样一群人造成的后果。然而这也是历史原因使然,中国内地保险行业,最早就是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些巨头,直到1996年成立了不少新的保险公司,算是改革开放后渐渐开始振兴起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必然管理规范来不及到位,从业人员的素质甚至对管理者的考核,都只在生存层面做要求,可想而知会是怎样一番鱼龙混杂的乱象。

当然,经过十多年的行业成长,能沉淀下来的大多保险人,基本的职业道德已经过关了,监管部门也在反复要求保险代理人和兼业机构的诚信教育,然而这只是培养出了一批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里的合格运营者。为了让行业得以稳定地发展下去,别把羊毛薅完,客户得罪完,大家没得玩,所以至少确保自己一两年、三五年,跟客户和合作渠道保持信任福销售误导自然没有之前那么放肆,也把客户回访中对产品的了解,对犹豫期的认识以及退保的损失都纳入进去。所以保险从最初的“骗人”,到如今人们一知半解,有些人买了之后仍然对分红有期待上的落差,也有人因为一张保单至少能在紧要关头拿到医药费或是留给家饶死亡赔付。

而杨筱歆是真正把自己作为保险行业从业者来思考的,她有句话,自己一定会在保险公司做到退休。那么这个行业往后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取决于管理者的思路。

这个问题,只有陈宜达和蔡隽永来和她讨论过保险行业,尤其是银保的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什么样的合作模式。

早几年,几乎大家都认可银行是甲方,保险公司是只提供产品和费用的乙方,有句话桨得渠道者得下”,简单粗暴理解起来,就是只要有银行肯卖你家的产品,保险公司就可以坐等收保费了。

期交转型、取消驻点之后,业务模式便不仅仅是银行把它的数以亿万计的客户开放给保险公司来卖产品,而是双方合作一起卖保险,甚至在开始销售大个险的时期,银行开始对于保险公司的销售经验有了需求甚或是依赖福杨筱歆相信这种平衡会越来越倾向于相互之间的拉锯,而不仅仅是一方的压倒性优势。与她观点接近的两个总监,也都觉得,趁这个变革的开始,需要做点什么事情,好在银行扎根下来,建立zr的自我品牌。

看来,是时候选一批人,和她一起搞点事情做做了。

杨筱歆突然想到那些营业部经理吐槽的“公平”,赚钱的渠道,送给他们叫做公平?在她看来,凭着自己的能力拿到渠道,活用费用,才是整个游戏最公平的地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