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木匠皇帝39(1 / 2)

杨涟和左光斗带着圣旨、麒麟服等, 一路风尘仆仆地进了刚刚结束一场保卫战的沈阳。

辽东出现这样的危局,与大明朝廷对在辽东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的各部族的政策有关。明政府在辽东采取分化各部族势力、打压势力较大的部族、扶植小部落与大部落厮杀的策略, 换言之就是谁也不要企图做大,来保证大明在这里的绝对霸主地位。

这个政策在二百年间很见效。直到建州女真出现了不可世出的英杰——□□哈赤兄弟俩,大明踢到了铁板上。

□□哈赤兄弟俩的父祖,因为辽东镇守总兵官李成梁的“故意”, 在征战中执行李成梁的命令而亡。事后,明廷在愧疚之下将其父祖的土地和人马送还给□□哈赤。出于朝廷的政策需要, □□哈赤兄弟俩得到扶植重建他们部族的机会。

之后李成梁被弹劾在家十年。十年后已经七十六岁的他再度披甲重震辽东。

李成梁再度出山,朝廷的政策也没有改变。所以他继续扶植小部落, 无偿地为他们提供粮食、刀枪、盔甲, 征伐壮大起来的部族。□□哈赤就抓住这个时机统一了建州女真。但建州女真的实力压根入不了李成梁的法眼,所以李成梁也未对□□哈赤有所动作。

他与□□哈赤兄弟做起马匹、原木的生意。女真各部落为了换取粮食、布匹、盐、铁器等生活必需品, 与李成梁之间有了近十年的和谐共处。李成梁也因为辽东的安稳获得太傅的嘉赏。

在□□哈赤兄弟俩壮大实力期间, 李成梁的生活越来越奢靡, 他和巡抚赵楫一面与□□哈赤勾连走私粮食、武器等获利,一面私下里与□□哈赤兄弟达成协议, 放弃了宽甸等六堡八百里疆土给建州女真, 以大军驱逼生活在那里的六万四千户居民迁于内地,死伤无数。

然后他二人还以召回大批量的逃人有功,向朝廷邀赏。

两年之后, 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弹劾李成梁和赵楫, 认为放弃宽甸等地不是功劳, 要求朝廷进行勘核。适逢其时刚改授浙江道御史的熊廷弼, 才到任又改为巡按辽东。

熊廷弼到任以后,立即踏遍辽东的山山水水,实地勘查与建州女真现存的地界与朝廷记载的差异,并走访了大量的内迁辽民,确认放弃宽甸等八百里土地、驱民内迁等事属实。故熊廷弼以巡安御史的身份弹劾李成梁和巡抚赵楫,指出赵楫、李成梁之罪,“可胜诛耶”。并同时弹劾前任巡按大臣何尔健、康丕扬勾结、包庇二人,应同论罪。

可惜他的奏章竟然被留中。因为李成梁虽然年老体衰,但其诸子仍然手握重兵,李氏家族在辽东的势力和影响,使得朝廷投鼠忌器,仅仅将李成梁解职。

在此期间,作为辽东巡安的熊廷弼在辽东各地的勘察中,足迹“北抵黄龙,东抵鸭绿,南极于海,西至山海、锦义一带,间关险阻,虽逼近虏穴、人迹罕到之处,无所不遍历,无所不相度。”

有了对辽东的地理形势、还有建州女真实情的了解,他提出了完整地保卫辽东的方略,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他认为:“西边的蒙古族,虽强盛,然所欲不过抢掠财物,无远志”,而东边的建州女真“城郭田庐饮食性情与辽同,所志在我土地也”。因此,必须把巩固辽东的重点放在防范□□哈赤的建州上。

为防范□□哈赤,他制定了“实内固外”,“以夷攻夷”的方略。把“屯田积储”和“修边并堡”联系在一起。欲屯田先修边。以高城深池来保卫屯田积储,以屯田积储来赡养军队,增强防卫。“虏来则拒,去则勿追,而一以生聚教训为主”,即以守为战。

“以夷攻夷”就是动员女真族的其他部落和蒙古族来反对□□哈赤。

熊廷弼任巡按期间,努力实现这一方略。他修建了自海州卫、盖州卫、三岔河起,经辽阳、沈阳到开原、铁岭、北关止的七百余里的边墙;增修了清河、叆阳、宽奠、大奠、长奠、草河、熊岳等七座城池,并修墩台一百余座。还建粮仓十七所,每所三五十间,三年之内积谷三十万石。整顿了军队,革去贪污、隐占等弊端,改变了风气,充实了营伍。他与北关叶赫部、蒙族各部搞好关系,使努尔哈赤深感局势对他不利,不得不采取退缩方针,归还故地等,以求与大明重归于好。

应该说熊廷弼做的这些才是拯救辽东的最佳措施。但是有才能的人通常比较桀骜。他那狗脾气惹恼了朝中看他不顺眼的人。再加上很多人没意识到□□哈赤的危害,反而认为辽东危局是武将夸大,有的甚至主张“疏北关,亲奴酋”的方针。

所以熊廷弼巡安辽东三年期满后,朝廷将他改任为南直隶督学御史。随着他的离任,这些有独到见解的卫辽方略也就荒废了。

而熊廷弼的臭脾气也令他在做督学御史的时候闯了大祸,他因杖死生员芮永缙被弹劾回家等候勘察定罪。

这一等就是七年。

这七年间,□□哈赤兄弟逐步壮大,开始蚕食辽东。当大明朝廷不能坐视建州女真成为辽东的最大部族的时候,匆匆开始了对建奴的讨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