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37(1 / 2)

下一件就是新君的出阁读书了。

孙如游觑着新君的脸色说:“陛下天资聪颖,这十来日的功夫,已经把蒙学那几本书背的差不多了,依老臣的意见,就在这几日举办出阁读书之礼可好?”

朱由校立即变成半死不活往奄奄一息的方向发展了,但是躲不过的还就得面对。

“孙师,那出阁读书之礼都有哪些人参加?”

“以礼部、詹事府、翰林院为主,但是周尚书等重臣要去观礼的。”

“要花多少银子?”

新君这诡异的问话,立即让那些昏昏欲睡打盹的老臣精神了。这舍不得花银子的吝啬劲儿,像谁?各个都绷直了脊背。

孙如游掌管的礼部自己有小金库的,但是天子这么问了,本来应该从礼部掏银子的事儿,他想让户部出了。

“这个,就要看户部拨款了。银子多些就大办。银子少,意思到了就好。”

说完话还好死不死地朝李汝华笑着点点头,那简直是明目张胆的挑衅。

李汝华立即瞪眼,“秋税一点儿都没解上来,户部没银子。”

“李尚书,这天子出阁读书的大事儿,一辈子只有一次的事儿,这银子你可不能舍不得。”

“怎么是老夫舍不得。这份银子该你们礼部出的,与户部无关。”

“哎呦,礼部那点儿子的银子,还要修缮明年春闱的号舍。要是增加射和御考核,那还要出一大笔的。”

“啪,啪。”朱由校拍拍手,“没银子就算了,出阁礼暂时就不办了。孙师把朕该读的书单开出来,每天派侍讲学士过来讲解半个时辰。等以后有银子了再办出阁读书大礼了。”

“陛下,这可不行啊,出阁读书是大事儿,就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孩子读书,也都还是要有个百师礼以示郑重。”

“唉,二帝还在皇极殿没落葬呢。”

又来了。

方从哲无奈,只好插话道:“陛下,出阁读书礼不会有多少花费的。就是按例要赏赐翰林院侍讲等一些笔墨纸砚也就可以了。”

“刘时敏,查查内库可有够赏赐的笔墨纸砚。”

刘时敏应声而去。孙如游默默在心里算着帐,礼部少出这一笔赏赐的笔墨纸砚,能省多少银子。

朱由校接着问孙如游。

“能不能少点儿人观礼?朕这都十几岁了才读书,怪羞人的。”

“这又怪不得陛下的。”

“那岂不是要怪责到父皇和皇祖父头上了?让皇祖父和父皇死后都不得安宁!”

朱由校说的一点儿也不错,登基之后才开始读书,光宗是会直接被指责的。如果知道光宗的处境艰难,自己读书都是大臣反复上书还断断续续的,岂不是令神宗死后要背的骂名就更大了。

这不是忠心王事的臣子应该做的事儿。

英国公出面打圆场,“陛下,要不就这几位以后给陛下讲书的老尚书们和翰林侍讲参加?”

朱由校点点头,“好主意。孙师,这样可以吗?”

可以!怎么不可以。孙如游憋气,他本想把天子拜师礼弄得热热闹闹的,过后提起自己做帝师拜师礼的风光来……

唉,怪自己,就不该提什么拜师礼要花银子的事情。

“那老臣就让钦天监择了日子和时辰。在哪里行礼?文华殿?”

“好。”

在哪里举行出阁读书大礼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在典礼那日拜师。

下一件事情就是兵部尚书崔景荣来问了。

“陛下上午曾言今冬建奴会在辽东挑动战事,臣内心忐忑却不得要领,请陛下解惑。”

朱由校郑重起来。

“崔尚书,你还记得禁边令吗?”

不仅崔景荣点头,其他人也都下意识地点头。

“今年冬天不准向北边西边流出一粒米和一粒盐,更不许流出一口铁锅。朕到要看看建奴也好,蒙古也好能够撑多久。哪里来的底气与大明做对。”

定国公和英国公沉默不语。成国公的事情拿到就没让这些尚书们提高警惕,没猜到新君会锁边么?

崔景荣了然。要是今年冬天严格实施禁边令,那么不等明年春天,建奴得不到补给,必然会对辽东实施劫掠,建奴必然会对进行更猛烈的攻击。

“凡事参与了向北边贩卖粮食、布匹、铁器的,抓到一个就杀一族。不管是八十岁的老者还是三岁幼童,一个也都不放过。建奴要不是有这些人资助粮食和铁器,哪来的与大明作战的底气。不整治了这些通敌资匪、眼里只有银子的败类,对不起在萨尔浒之战捐躯的那些将士。”

杀气腾腾的新君,让大家顿时没了议事的心情。好在也没什么重要到今天必须要议的事情了。谁都知道张家口那边有商人为建奴走私物质,可是屡禁不止。朝廷的那禁边令颁布多久了,什么用都没起到,早就是一纸虚文了。

别说是光宗和新君这父子俩在位的这几十天,就是神宗在世的后十几年,对此也莫可奈何。

“崔尚书,张家口戍边的将领,你们兵部看着做正常禁军去换防。把张家口的戍边将士换回京师后慢慢查,若是有给走私提供便利的,杀无赦。你们谁家的亲戚往西边和北边走私物质的,赚了多少银子,连帐本一起送到户部。若是过了冬月,等东厂和锦衣卫倒出手去查,那也是查出来一个杀一族。”

众人心下惴惴,都齐声应了新君的吩咐。朱由校看众臣没了议事的心情,便只留了兵部的崔景荣、还有定国公和英国公。

文臣猜测是为了张家口驻军换防的事情。家里无人做那些粮食等商号的,自然心里轻松。但是拿不住亲族是否有参与粮食等事儿的,不等回府就纷纷写信派亲随往各处送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