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p;gt;强烈推荐:</strong>
贾赦上朝的时候, 自然而然地往勋贵的那圈子里一站。他原是荣国公世子,再站回到与差不多的位置, 也是心安理得、坦然自若。但贾政在大朝会就已经排到了最后,快出了太和殿的大门了。可即便如此, 那也还是这一天的大朝会,有许多人没来上朝的缘故。绝大多数能得到恩荫职位的,好点的起点都是六品、七品, 差的身子八品了。他这个五品的员外郎, 在上差第一天的大朝会,就接受了无数人的、各种各样的、羡慕嫉妒恨的打量。
“大哥, 那些人看我的那样子。”
贾政是真的受不了了。他在工部没待多一会儿, 就跑去兵部找贾赦。他擎不住那些眼光了,可没想到一等就是小半天。
对着自家兄弟上不了台面的样子,贾赦憋在嗓子眼的话,翻滚了几遍后,还是咽了下去。
“老二, 他们那些人都在羡慕你有个好个好祖宗, 羡慕咱们父亲能给给儿子恩荫了五品官。你看那些二榜进士, 有的混一辈子到致仕了, 还就是个五品呢。”
贾赦从小出入东宫,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身份。对一些羡慕嫉妒的眼光, 他根本不在乎。他大事化小,几句话劝好了贾政,劝他会工部好好上差。
然后他跟着意识到自己抗了快三年的荣国府, 以后要继续抗下去。没有父亲在前面遮风挡雨,没有母亲在后面顽强支撑……自己以后在朝廷上要混出头,混到父亲那样。府里还得等贾瑚的媳妇进门后,才能全部撒手。
唉!单看老二不过就因为别人看他的眼光,这么有屁大点的小事儿,就来找自己问主意的模样,他这辈子,自己也得管到底。
长兄如父!贾赦深深地体会到这词的含义了。
贾赦颓然地用大手敷上双眼,他想着父亲昔日的教导,还有对兵部这些人的分析,自己得怎么做,才能尽快在兵部打开局面。老二不能放在工部的,还是应该把他弄到兵部,放在自己眼皮子地下护着好。
贾政为什么会在兵部等那么久,是因为贾赦在大朝会之后,就跟着太子去乾清宫见圣人。圣人待他和原来一样,说起荣国公来,还因为痛惜荣国公的去世,湿了眼眶。末了勉励了贾赦几句,把兵部侍郎的位置,给了贾赦。
“恩侯啊,你父亲一生忠心耿耿,陪王伴驾五十年。你从小与太子一起读书,以后像你父亲那般,辅助太子吧。”
贾赦给圣人磕头后,回答几句一定会忠心王事,又劝圣人好好将养身体的话,退了出来。
“父皇,让恩侯做兵部侍郎?”
太子有些疑问,前不久自己还和圣人讨论过,空置已久的兵部侍郎位置安排谁合适呢。圣人还不想贾家再掌军权,可如今?
“贾赦做兵部侍郎,京营在缮国公和胡枭手里,二十年内就这样吧。”圣人的底气有些不足,但也没到朝臣想像的那么差。
“等缮国公致仕以后,京营权利得三分了。明允,你可明白?”
“是,儿臣明白。”
贾赦和贾政上朝去了,五个孩子都在荣禧堂前面的侧院读书。贾珍为了照顾弟弟妹妹,变成他每天过来荣国府了。他去年在得了秀才功名后成了亲,妻子是贾敬在鸿胪寺的同事的侄女。
有先生和贾珍管着几个孩子,贾母还是很放心的。这时候的贾珍可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好青年。
而她在荣庆堂也没有闲着,家里来了官媒,是来给贾赦说亲了,她叫了王氏一道来听。官媒说的十来个姑娘都还不错,也都及笄了。主要是门第高一点儿的,就是庶出女,比如缮国公府的。门第低一点的,是嫡出女,如七品官家出身的邢氏。
还真有邢氏啊。
贾母反复翻看几个女孩子的出身,问了官媒许多话,还留了官媒的名帖。然后直言不讳地告诉官媒。
“虽说父在母孝一年期,但侯爷允了孩子们为母亲守三年孝。总不好让仨个孩子戴着亲娘的孝,叫新人母亲。所以侯爷的婚事,要等几个孩子出孝才能办。还有一事儿,得说在结亲的前面。我那长孙早已经订亲了,等女孩及笄就会娶进门的。这府里以后是要交给长孙媳妇管家。新人进门不会叫她管家的。”
那官媒的脸色就一变,“老太太,那这些个女孩子,我就得再去问问人家愿意不愿意了。”
“好,麻烦你多跑几趟了。鸳鸯,拿个上等封来。”
想与荣国府结亲的人家不少,贾赦有爵位在身,自己是实打实军中历练出来的三品将军,又是太子唯一的伴读,才三十出头。
可是嫁进荣国府有管家权、做当家太太的继室,和嫁进来过两年看儿媳妇当家的继室,那是有天地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