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本来根本就没有在这个上面去多操心,自己是德王的帝师,功课都是手把手教的,自忖还不差。至于武功方面,更是翠玄子和圆真亲自训导,虽然赋不如宁王那么逆,但放眼大宋,怎么也是下道佛两教的大师调教出来的徒弟,能差到哪里去?
所以他没有多费心思,况且邢秉懿皇后把整个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和谐睦美,皇后、潘妃、惠妃亲同姐妹,根本没有什么龌龊之事传出来,之余其他妃子,倒是尚未诞生皇子,不在考虑之内。
这是李纲政治上的致命硬伤,其余嫔妃没有皇子,但不等于没有站队倾向啊。每一名皇妃的身后,都会有几个关系铁硬的姐妹,比如邢皇后身边的二春、和潘贤妃比较投缘的田姜二妃,以及和李惠妃关系较好的丽妃端木冬雪。
但总的来,和皇后的关系,却是一如既往的和睦,更有一份尊敬。
这里面,汪伯彦是一个很大的变数。
起初汪伯彦很聪明,从来不在这方面透露任何信息,自从被赵构敲打过一次后,做事更是心翼翼,从不僭越。所以李纲对汪伯彦很信任和尊敬。
今年入冬以来,朝坊当中忽然起了一股流言,和复兴六年刮起来的那股“废长立次”的传闻如出一辙,更有过之。
原因就在于一次汪伯彦醉酒之后的几句话让人忍不住去琢磨,他曾对章振言道“官家为宁王选师,可谓用心良苦……”
这句话一出来,还是从第一副丞汪伯彦的嘴中的,不能不令人三思。至于汪伯彦为什么会转而力挺宁王赵强,有人认为是汪伯彦自知致仕之前,即使是太子登基,前面还有李纲,从龙之功他还是排第二,所以,要转而为宁王争一争。
也有人,这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铺路,毕竟不管是谁继承大位,都要赵构龙御而行之后的事情,那有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二十年。
夹在中间的赵楷和梁景才是最难的,赵楷是子皇家血脉,一言一行可以就是代表着皇室的意思,而梁景,大宋定海侯,其背后势力,不管是军还是政还是民,哪一个不是“谈梁色变”,梁一刀的大名,可不是别人捧出来的,那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那是让群臣所有人都忌惮的角色。
偏偏,赵构无限信任。
所以,汪伯彦这半公开半隐晦的提了这么一句,马上宁王赵强后面就聚集了一大批人,大有和德王分庭抗礼的趋势。
至于夏王赵进,目前尚未明朗,但岳飞出任其武师,后起之秀张确又是下任总丞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人,也有不少人选择站其身后,万一这是一匹黑马呢?
三王都还,一切皆有可能。
但李纲已经感觉到因为这个原因,政务院的运行开始受到影响了。虽然汪伯彦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的工作,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履职尽责,但李纲却感觉到,这位汪副丞还是在有意无意为宁王开始考虑谋取利利益了。
汪伯彦利用自己主管人事任命的权利,调整了一大批官员的任命,几乎都是站在宁王赵强身后的势力。
李纲颇为无奈,因为汪伯彦名正言顺,而且积少成多,都是自己签过字认可的。
这还不是让李纲头疼的,让李纲头疼的是,军队高层的介入,这可不是李纲能左右的。
这次军队系统的冬训,李纲就嗅到了一丝不安的味道,想要和岳飞、韩世忠交换一下意见,得知一个去了大名,一个干脆南下,剩下陈坚一个总长,主持日常工作还行,这等大事,万不敢参与的。
好在还有陆军司令赵子明,直接去了刘家寺大营;去找定海侯梁景,却被告知梁景去北道战区督查案子了。
就连赵楷都奉命出使西夏,这是每年春节前的例行公事,李纲也不上什么,但就是觉得不对劲。
几件事办得极为不顺利,李纲的“执拗相公”的脾气劲上来了,干脆任何事都不再签发,到了年底,一律停签公文,等节后再。
但中道战区突然提前的冬训,打乱了李纲的部署。而且,主管军地协调的陈遘在没有请示李纲的前提下,只让汪伯彦签署流拨军粮的政务院令,中道司令王贵命令中道战区麒麟军团第一军开赴大名府训练基地,进行冬训,本来也没有什么。
但岳飞随即亲自赶赴大名督导冬训,就有些反常。
赵鼎一语唤醒梦中人,大名,是宁王赵强的封地。
是无意之事?还是有意为之?
李纲一直为此事纠结,事关重大,没有真凭实据,即使是一些话语,可以是别人理解偏颇,也没有实质性的行动。关键是,李纲虽然贵为政务院总丞,这些人,他不是动就能动的。
进入大宋帝国权利核心中枢,整个大宋也就百十号人,中谐国家委员会委员以上级别人员,要处理,得有赵构御批才校
李纲突然就病倒了,七分心病三分实病,加上这一年赵构一直在外,家里面大大的事情都是李纲在支撑者,宗老年迈,已经在颐养年,李纲也不忍心打扰宗老清修,只是一个人默默扛着。
但他知道,有一个人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而且对赵构忠心耿耿,这个人就是定海侯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