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前来买甘蔗。
“老板,这你甘蔗多少钱一根啊?”
“左边8块,右边12块。”
游闲利索地站起来,问价的是一名老妇人,眼神中散发着这个年龄小镇妇女特有的精明。
“我看这甘蔗前面只卖7块啊。”
游闲瞅了瞅前面那个又细又短的甘蔗,“那你去前面买吧。”
“这12的甘蔗和那个8块的甘蔗看起来差不多啊。”
言下之意是,右边的甘蔗能不能便宜一点,最好跟左边一个价。
原先一脸淡然的游闲听到这话也愣住了。
目光先是放在左边长度差不多25米,节较短的黑皮甘蔗上;然后又扭过头看着长有三米,节较长的黄皮甘蔗。
如果非要做个比喻,这两种甘蔗的差别差不多就是16的矮穷矬和185的高富帅的差距。
游闲心想你老人家眼睛怕是哈哈镜才能说出这两种甘蔗差不多的话。
随即一副傻子的表情看着对方。
“既然你觉得两边差不多,那要不这样,左边这个卖你12。”
“神经病”
老妇人也是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瞪了他一眼,骑着电瓶车扬长而去。
游闲无奈摊摊手,倒不是他不想做生意,只是做生意也得看人。
刚才那位从始至终都没下过电瓶车,明显就没买的意思。
上了年龄的人都大多抠抠搜搜的,除非自己能把价格降到她的心理预期,这显然不可能。
看了看天色应该到上人时间了,游闲拍拍手站起来,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正好此时又来了一个大妈,对着甘蔗又是捏又是看的,明显是想买的,“老板这甘蔗多少钱一根?”
“这个8块”
“能不能便宜一点,我看前面那家只卖7块。”
“大姐,一分价钱一分货啊,他那个是红皮甘蔗,又细又短、糖分少甜度低;我这个是黑皮甘蔗可是优良品种,刚上市的,可甜了。”
还没等对方回话,游闲就挑起一个比较长的黑皮甘蔗,“我给你挑根长的,你看这根怎么样?”
大妈拿起地上的另一根比了一下发觉游闲手里的甘蔗确实挺长的。
“行,就这根了。”
削甘蔗的时候游闲也不忘眼观六路,随即看到一对明显是情侣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帅哥,买甘蔗不,可甜可甜了。”
在游闲看来,年轻人的生意最好做,他们中要么是还没有参加工作,对于价格没有敏感度;要么就是没有老一辈存钱的习惯,舍得花钱。
而年轻人中生意最好做的莫过于情侣了,只要你开口问,当着女朋友的面,男生基本上不会拒绝的。
“行,给我挑一根。”
你看,不还价也不挑,毫无难度。
“老板你这甘蔗怎么节数怎么那么多?”,又是一名中年妇女问道,旁边还带着自己的孩子,手里拿着几本新的练习册。
“大姐,节数多好啊,寓意着节节高升,你孩子吃了这甘蔗今年期末肯定能拿好成绩,来年考上市一高不成问题”
“老板这黄皮甘蔗怎么这么贵啊,能便宜点不?”
“贵有贵的原因啊,你看这甘蔗,节多长啊,说明肉多;这甘蔗是南粤运过来的,那边雨水充足,所以汁水多,甚至可以用来榨汁的”
华国人都有看热闹跟风的习惯,这要是哪个摊位聚集了人,保准会有很多人过来看。
看到别人买,心里面也会忍不住买一点。
所以游闲这边一时间围了好多人,排着队要买甘蔗,他虽然累的手酸,却还是乐此不疲。
一边削一边在心里默念这根甘蔗挣了多少钱。
没一会摊位前的甘蔗就少了三分之一。
游闲大致估算了一下,这一会的时间卖了差不多16根甘蔗,其中黑皮卖了12根,黄皮卖了4根。
因为去年甘蔗价格高导致耕种面积增大的原因,今年甘蔗自上市以来价格都很低。
像游闲这种一次性只进了八九百斤的小商贩黑皮甘蔗拿价一捆也只要三十,一捆九根,平均一根划三块多点。
黄皮的要贵点,一根进价要六块多,不过单论一根的利润是超过黑皮的,他也乐于推销黄皮。
游闲心算了一下,这一会的时间差不多赚了八十块钱。
不过这样的机会也不多,今天是跨年,还是大晴天,又恰逢初十镇上逢会。
换做平时生意有这一半好那就不错了,还要面对城管。
这不,老远就听到城管的喇叭声,游闲赶紧把跟前的甘蔗皮收拾收拾。
“小伙子多大了,怎么不上学出来卖东西?”旁边一个卖苹果的大叔问道。
“17了,还在上学,放假时间出来挣点零花钱。”游闲坦诚问答道。
“你别骗我了,看你能说会道的,哪里像是学生,这么聪明不好好上学,可惜了。”
大叔摇摇头坐下。
“是啊,还是要好好上学,他儿子就在一高上学,板上钉钉的大学生,将来可不用摆地摊,要在大城市坐办公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