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长相自然是好的,却唯独视读书科举为洪水猛兽,骂那些重视仕途经济的人为禄蠹,这让薛宝钗有些失望。
她时常劝贾宝玉多读书,走科举正途,可每次贾宝玉都会立马冷脸,不再理她,让她很是伤心失落。
若是有别的选择,她自当会远离贾宝玉,只当贾宝玉是个亲戚。
然而,先是入宫选秀落选,接着,她母亲薛姨妈又故意在贾家散播什么‘金玉良缘’,有意撮合她和贾宝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薛宝钗心里虽有不满,却也不想反抗,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她,自然不会去反对父母长辈安排的婚事,只能默默接受。
直到偶然听到‘人生若只如初见’这首诗词,让她突然有种想要挣脱原本的枷锁,看一看外头的世界,见一见作出这首诗词的作者。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会在想着,这首诗词的作者,到底长什么样,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亦或是老人?
也很想知道,下半阙的典故,到底是什么。
一旦有了心理上的变化,就会慢慢地扩散,潜移默化地改变原本的思维。
那时得知李纹、李绮姐妹似乎知道典故时,内心微乱,甚至是悸动。
因此,不顾一切地想从她们姐妹口中知道,她自己都不知,为何突然间,就变得如此渴望知道了?
或许从知道这首诗词开始,她的内心就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慢慢地扩散,不知不觉间,冲击着她以往的认知和观念。
也是从李纹李绮口中得知诗词背后的典故开始,心态再次改变,变得不再那么守成,心胸和视野,似乎也逐渐变得更加宽广,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周身。
同时,对李纹和李绮姐妹说过的‘公子’,越发好奇了。
既然能够被称为公子,必然是年轻男子,而且当时看看李纹和李绮两人的神态,薛宝钗也能猜出,这个公子应该还是长相很好的。
心想着,能够做出那样唯美伤感的诗词,即便再差,内心也一定是美的。
因此,自那之后,她越发沉醉于那两首诗词了,也会时常想着,若是自己是‘杨贵妃’,面对着马嵬坡之变,能怎么办?
最终得出的结果,多为无可奈何,作为女子,命运多半被男人牵绊或是掌控,她们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
也会因这些而联想到自身,若是让她嫁给贾宝玉,她似乎也无法反抗,只能默默接受,这个结果,让心态已经有些变化的她,难以忍受。
最主要,她屡次劝谏贾宝玉上进,贾宝玉都不听劝,反而会冷言冷语地讥讽她,让她失望且悲凉。
若没听到‘人生若只如初见’这首诗词,她或许不会再做任何反抗,那就是她的宿命。
而随着听到这首诗词,加上后来知道更多的信息,以及那个神秘的公子,都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就像是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微弱的亮光一样。
强烈的直觉告诉她,只要跟随这亮光走下去,就可以突破原本的枷锁。
正因有这样的想法,薛宝钗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李纹和李绮姐妹,想从她们姐妹身上,得到更多自己想知道的情况。
也是如此,贾探春提议时,让她立马捕捉到了她们姐妹的神色不对,瞬间就猜到了什么。
之所以当时没有直接提出来,是因为她想验证,芳草清露是不是真的很难买。
眼下结果出来,薛宝钗便可以断定,她们姐妹肯定是知道芳草清露的,而且这种新奇的东西,她从未听说过,内心直觉告诉她,和那个神秘‘公子’不无关系。
这时来找李纹和李绮姐妹,也正是为了向姐妹两个求证,同时也想从她们姐妹两个口中,获取更多有关神秘‘公子’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