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明太祖平灭伪金(2 / 2)

这都是上好的多用途挖矿机,不用白不用。

李世民现在根本就不在乎钱,反正钱花没了还可以再赚。但让人费解的是,赵匡胤所在的开宝年的贵金属储量与石油储量似乎无与伦比地多,简直是唐与明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不少。

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赵匡胤不想深究,他只觉得很开心。

头顶两条布,万界我最富了属于是。

赵匡胤现在也躺平了,研究那么多给谁看?反正造不如买。挖挖矿炼出来的金银就够他武装全军的了,何必花费时间去研究呢?

在大唐的有偿支援下,开宝朝已经建立了通往全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现在宋军正在向欧洲进发,并且海军还有十六艘无畏级铁甲舰,统一世界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天启年间在黄巢的有力帮助之下,已经收回了全部宗室的土地,并且还精简了大批量的宗室。秦、晋、齐、楚等藩王齐聚京城,明知道黄巢和朱由校有勾连,但他们谁都不敢说。

开玩笑,今天你敢提黄巢,明天朱由校就敢把你拎出去送给黄巢。

他们算是明白了,这理工科的男人啊,心是真的黑。

朱由校表示洒洒水啦,朕心善,见不得各位堂兄弟叔伯们受苦,所以只能委屈各位去和黄巢交流心得了。

对于自己后代的“遭遇”,朱樉看得很开。

反正又不是他自己,这些个后人将来是不是他的儿孙还不一定呢,爱怎么地就怎么地吧。

藩王的问题,其实宗室支出都是小事,最大的问题在于土地“投献”与土地兼并。众所周知,藩王是不需要纳税的,而王田除了皇帝的赏赐,其最主要的来源便是占夺和投献。

占夺就是抢占农民土地。投献有两种形式:一是将自己的土地献给藩王,以求庇护;二是由权贵的豪奴或地方恶霸妄指民田为官田、荒地,将其进奉王府,结交藩王,获得重奖。

而天启年间,明熹宗又赐给予惠王、瑞王、桂王湖广、陕西庄田各三万顷。但地方官实在刮不出这么多土地,熹宗竟强令摊派给四川、山西、河南共同“协济”。

李清当然知道这件事情,他也没和朱由校废话,你就说这三王到底回不回京做亲王就完了。

朱由校肯定是不敢反抗仙师的,更不敢反抗大明太祖的意志。认怂之下,他只得召回了自己这几个兄弟,并且严令他们无允许不得出京师。

朝政就丢给朱由校自己去处理了,现在的天启朝可谓是一片形势大好。边患已除,朝廷清肃,士绅得到了广泛的清洗,藩王问题也得到了根除。全国范围内,也得到了许多无主耕地,在魏忠贤提心吊胆的牵头之下,开始在大明范围内实现“耕者有其田”。

除了气候不是很好之外,天启朝现在也没什么毛病。

小冰河期嘛,这是天灾。人祸既然已除,那天灾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冰河期粮食减产,可以找大唐购买,大唐的粮食便宜得很,所以连年天灾的赈灾问题也可以很轻松便得到解决。只要老百姓有口饭吃饿不死,谁吃饱了撑的才会去造反。

在朱由校的金钱购买之下,源源不断的米面粮油还有鱼肉虾干被一辆辆卡车运送到京城。

天启朝的君臣何曾见识过这种好东西?朱由校几乎是一瞬间就爱上了那种名为“贞观闪电”的卡车。

工科男的本性犯了属于是。

鉴于天启朝没有司机,所以朱由校便雇佣了大唐的车队四处运输物资。卡车一般只能走大路,为了节省运力,所以小路便由马车去派送。

“这都是好东西啊……”朱由校翻看着卡车上运输的物资,不由自主地感慨道。

同时,他也对时空门另一面的大唐产生了难以熄灭的好奇。

究竟是怎么样的国力,才能够拥有如此强悍的生产力。

于是,在李世民的盛情邀请之下,朱由校带着天启群臣展开了为期一旬的贞观大唐考察行。

一旬,也就是十天。月份分为上旬,中旬,下旬,指的就是这个旬。

贞观大唐物阜民丰,还有那鳞次栉比的大厦让这群没有见识过世面的土包子们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哪怕身为皇帝,还有朝中柱石大臣,他们也没有见过如此现代化的城市。长安城工厂吞吐的白烟,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大厦——朱由校甚至可以看到大明宫上的红星。

“欢迎来到大唐。”李承乾如是说。

他现在是贞观朝的皇帝,李世民前几天刚刚宣布退位,晋位太上皇。而李渊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无上皇。为了表示时刻不忘自己老爹教诲,李承乾没有改年号,继续沿用贞观这一年号。并且以始皇帝统一的年份为公元元年,采取大唐版本的公元纪年法。

按照大唐现在的纪年法,应该是公元870年,以及贞观二十三年。

十天很快就过去了,朱由校心满意足又有些迫不及待。他现在恨不得赶紧回去和张嫣生个皇子出来,然后迅速把他培养成人——这样的话,就可以把朝政扔给他,然后自己去大明皇家科学院搞研究了呀。

这算是朱由校的执念,要不是皇帝这个身份束缚着他,他早就撂挑子不干去搞研究发明了。

至于为何不传位给信王朱由检……朱由校也知道了在他死后,朱由检干的那些个破事儿。

凭心而论,朱由检的勤奋态度值得肯定——但问题来了,大明也恰恰就毁在了他的勤奋上。

朱由校在看完关于朱由检的事迹之后,坐在凳子上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想明白为什么朱由检会相信袁崇焕说的“五年平辽”。

我该夸你童心未泯还是你丫太傻缺,就这么个吹牛皮,你也能信?

李清还着重地提醒朱由校,不要裁撤驿卒。

是,万一把李自成裁出来可就有大乐子了。

不过现在的天启大明似乎也并不怕有人造反,就算是造反,也很难有一呼百应的场面出现。

每一座县城外,都摆好了粥摊。粥管够,随便喝,随你是什么流民还是地主,只要你想来,统统来者不拒。现在的天启大明就是有粮食,敞开肚皮可劲造。

原因无他,实在是大唐的粮食太特么便宜了……那地瓜,一石只需要二十枚铜钱,在大唐都是喂猪用的,现在被天启皇帝买回来熬成粥,分发给穷人吃。

日子过得下去的人吃两顿就吃不动了,地瓜这东西,吃多了烧心,是真的难受啊……

在这样不计成本的施粥之下,天启朝的百姓尽皆感念皇帝的恩德,根本没有人想造反。

而李清也将目光转向唐朝,他打算趁着这段日子赶紧给唐朝那几个位面收拾了,速通一下全世界,把下一阶段的商城打开再说。

(求月票)(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