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讨董前夕(1 / 2)

数月时间里,不少人才从各地蜂拥而至,襄阳学府人员达万人,襄阳军校则是十分冷清,军中仅挑选了五百人前来就学,俗称襄军一期,上次会武前两百名皆在其列,都是军中翘楚。

荆州世家各族都派了自家公子来求学,甚至更遥远的其他州郡都有子弟前来。

此后,每年八月一日定为招生日,九月一日开学,每年各院只招收三千人,招满为止。

公元190年四月,因董卓不顾众人意见,有意迁都,已将一部分人先行迁往长安,太尉黄琬愤然弃官而走,蔡邕此时也遭到王允打压,屡次遭到生命威胁,故而也弃官而走。黄琬在专人的护送下,带着蔡邕返回襄阳,此时正在来的路上,王五亲率护卫营前去接应。

途中偶遇一人,名王粲,于长安返回,作诗一首。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忘?”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

有心人将荆蛮二字传到黄江耳中,黄江也只是叹息一声,荆蛮,贬义,乃是荆州土着的意思,看不上的意思,这黄江如何能不知,但也不会因此恼怒,这本就是一个事实,由此可见天下士族文人对待荆州的态度。

此时,臧洪预感到天下大乱,于是劝张超道:“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国恩,你们兄弟俩都掌握着一方大郡,现在王室经此劫数,乱臣贼子未被惩处,这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恩效命之时。”

“眼下广陵郡比较安定,郡内十分富裕,如果动员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万人,以此来诛除国贼,给天下人做个榜样,那将是最大的节义呀!”张超听从了他,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商议起兵之事。

一时间风起云涌,各路诸侯纷纷响应,东郡太守桥瑁拟定的讨董盟书,此时也已经摆在黄江的案台上。此事说来奇妙,虽臧洪是发起者,而桥瑁是伪诏者,但袁氏兄弟早就因此事和黄江进行了一番洽谈。

片刻后,众将汇聚一堂。

贾诩也不避讳,直说,“主公如今坐拥千万百姓,十万雄师,已成就一方诸侯。如今汉室名存实亡,不如早做打算。”

众将皆自认汉臣,此时皆不语。

黄江微怒,“军师,此等大逆之言,不可再说。”

贾诩拱手,“主公恕罪,属下失言。世间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天立,民心顺,天下大吉,这指的自然是主公,何不顺应天命。”

黄江再怒,“来人,将贾诩给我押回府中,好好反思,没有我的命令,不得出府。”

说吧,嘴角带着笑意的贾诩被带走了,有些话,主公不能说,他能说,当下已试探,诸将虽有不满,但也无反对。

随后看向一旁的刘先,“收回贾诩别驾之印,命刘先为别驾,邓义为治中。”

刘先只能拱手拜倒。

当日一封罪己书传至荆州各地,贾诩被罢黜,议论纷纷,荆州士族此时被强行回血,每个人都是欣喜若狂,信心满满。

这也代表着黄江对荆州士族求和的态度。

......

次日!

将军府议事大厅。

黄江看向众人,“张氏兄弟召集各路诸侯,起兵反董,诸位各抒己见。”

甘宁率直发言:“主公,我觉得不必参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黄忠也附议:“忠亦以为,如今荆州方定,不可轻起战事,休养生息更适合当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