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论战(1 / 2)

纵观冉闵的一生,他的几次杀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确实与保卫汉族没有什么关系,纯粹出于私心而已。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杀胡令》也的的确确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北方汉族,这也是他在一些野史中,被称颂为汉族保护神的根本原因。

因为在五胡乱中华时期,北方汉族确确实实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据晋朝时期的《徙戎论》记载,五胡乱华之前,北方迁入中原的胡人已高达数百万,五胡乱华时,“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趁机迁入中原,所以北方很多地方的胡人,甚至超过了当地汉人人口,汉族几乎已经成为北方的少数民族。

而且还要面临胡人冷酷无情的屠杀。

《晋书》中说的明明白白,匈奴、羯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

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石虎更加残暴,筑华林苑时逢暴雨,男女16万,死者数万人,营造洛阳、长安二宫,40余万汉人,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尸积原野。

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沿途树上挂满上吊之人,城墙上也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京观。

其他诸如“二脚羊”、“赤地千里”的史料记载更是比比皆是。

一直到冉闵下令杀胡之前,迁居中原的胡人已经高达五六百万之多,而与之相比的是,北方汉人的人口锐减到400万左右,而且还在不断减少。

这就是所谓的,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试想一下,如果真的等到他们杀尽了北方汉人,在中原地区繁衍起来,结果会怎样?

大概率北方民族会成为一个金发碧眼的种族,小概率北方胡人再向南方拓展生存空间,把南方的三百万汉人杀掉,汉族会像其它三大古国的民族一样亡族。

《晋书》中说:方今四海有倒悬之急,中夏逋僭逆之寇,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

所以,冉闵的《杀胡令》才一呼百应,得到了北方汉人的群起响应,因为实实在在是活不下去了。

而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虽然过程看起来比较残酷。

史载,杀胡令一公布,中原各地的汉人纷纷起兵,仅邺城一地被杀的胡人就高达二十几万。

冉魏建立后,冉闵又分兵四面出击,与大小胡酋相互攻伐,数百万胡人被驱逐,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九大石胡甚至迁回中亚。

返迁途中,不同民族的胡人又相互攻掠,甚至人肉相食,死亡十之七八,相当于变相的杀了百万胡人。

从这一方面讲,冉闵确确实实是北方汉人能够存续的大功臣。

称其功“振古铄今,扭转乾坤”丝毫不为过。

按道理说,冉闵的所作所为完全称得上民族英雄,但是在后来的历史评价中,提到冉闵除了屠夫,就是杀人狂,为何会有这样的历史评价呢?

首先,冉闵的这种做法虽然在当时拯救了汉族,可是《杀胡令》一出,其结果完全与仁爱中庸的儒家理论相悖,而历史往往都是当朝的士大夫所撰写,所以自然在历史评价中不会有太多的笔墨,就是有,也会被当时的儒家文人所抨击。

其次,正统不在冉闵,自两汉以后的大多数王朝,也就只有宋朝和明朝是汉族所建立的王朝,隋唐主要的建立者都和鲜卑族有这样那样的关系,而元朝和清朝更是游牧民族所建立,从这一角度出发,在史书上,自然也不会对冉闵进行大肆的笔墨宣扬。

而且当时冉闵建立冉魏政权的时候,立场和位置也比较特殊,作为汉族的中心,当时东晋才是正统,冉魏虽然也是汉族政权,但是在大义,以及冉闵的出身方面,还是不受当时文人的待见,所以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评价。

再者,当时的大部分汉族都跟随东晋在长江以南,留在北地的汉人几乎十不存一,不是在五胡乱中原的时候被杀戮,就是沦为奴隶一样的存在,而当时的文化阶层,汉族的中高层全都在东晋。

这样一来,冉魏和东晋就在无形中有了阶级差别,北方的汉人大多被五胡压迫,所以他们的立场都是放在所有的汉族之上,而东晋则没有这样的眼光和看法,或许是没有全局观点,所以冉闵在北方拥有绝对优势的时候,东晋并没有出兵帮助恢复中华。

而且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冉闵的功劳太大,冉闵的《杀胡令》太得民心,如此一来的话,底层老百姓心中只知有冉魏而不知东晋,连同南方的士大夫文人阶层也大受影响,所以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也为了后世的评价中提高东晋的地位,只有刻意的贬低冉魏,来抬高东晋一种办法了。

现在研究历史的那些所谓的专家,继承的自然也是这种论调。

抬高冉闵的身份,认可他的功业,就等于推翻了自家以前的全部认知。

什么历史的进步,民族大融合,统统都不成立了。

这让专家们如何坐得住。

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百般阻挠《冉闵传》。

没办法。

张一谋要挖了他们的坟,不急眼才怪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