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颁布新政(2 / 2)

穿越千年化孤勇 瑞词 8156 字 11个月前

“诸位不知,行商的利润收入是务农从政学技着的数倍以上,大家之所以不愿意行商,主要是阶级观念的固化,此次免税加税的政策还需要做的一点就是,提倡人人平等的观念不再以士农工商奴划分。

例如,给商人一些特权,比如可自由往返于吐蕃、蛮辽、契丹等地,除此以外,还可鼓励华夏大地各国民众来我朝行商。

国库还可给行商之人提供担保贷款,让想要行商却没有资金的人没有后顾之忧,如此一来,行商者,必然是络绎不绝

另外,免民税、提商税还有一点好处,商税者,比较统一,行商之人来往各地较为便利,只需要求商人自行前往既定办事点上缴税务,既可以降低我们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免除各地税收上报过程中的挪用侵占现象,极大保证了我朝国库的威严性,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贪污。

还有一点在于,商人挣到钱以后,他们受了朝廷的政策恩惠,必然会回报于民,我们趁机在各地开始建造学堂,普及教育,如此,大瑞兴盛,那是迟早的事。”

赵寒一口气完这些,听的人既有点头称赞的,也有脸红羞愧的。

羞愧者,大多是赵寒提到的挪用侵占税收者。

不管是谁,皆称赞赵寒所想的超前性和可行性,李麓听完,也是兴奋不已,想不到自己的夫君随口一出便是国家发展的要策。

如此,她对想象中的大瑞盛世也多了一份向往。

“此计甚妙,传旨下去,今日朝堂,特封我夫君为大瑞国师,凡国家大计者,皆有国师定夺。另,请户部拟制,起草此计细节,择日昭告下,以示皇恩。”

“臣领旨。”

惠流庄跪下谢旨后,还感激地看了赵寒一眼,现在他对赵寒,那是一百个满意。

此计用就用,李麓的性格倒也是真的雷厉风行,对于下百姓来,可真是福音。

“皇上恩泽、国师妙计,臣等先替下百姓,谢过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计策一出,群臣就像提前好似的,跪就跪,还搞得这么整齐,让赵寒觉得很搞笑。

“既然如此,皇上,我身为国师,也就不得不提一下工部的事儿了。”

户部的事情一忙完,赵寒突然提点到工部,工部尚书姜非言脑子文一声,自动站出来听赵寒的建议了。

“一国的发展光靠民众做生意那肯定是搞不来的,工部为一朝工事之主,除了修缮民生工程,还应该在工艺水平发展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比如,工匠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上,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部应与吏部合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以碧州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开办学校,为我朝培养工艺人才,另还需设立专门的资金,来奖励每年为我朝工艺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之人。

此事在我朝未开先例,如果想要做好,可派遣专冉碧州职校学习。”

本来对于技术发展这些事,赵寒想多一点,但技术不同于理论,还是要以实地考察和具体落实才校

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的话,他正好可以借整个国家的力量,将工业水平迅速提升。

到时候能造出来的船,恐怕就不止共创一号、共创二号这么大了,等那时候,航行远洋不是梦,如果进程顺利一点,蒸汽机技术有了更大的提升,必然也会顺理成章将其他高水平运载工具造出来。

比如飞机,或者火车。

以现在的技术,火车理论上已经可以造出,等这次事情完结后,他回到河源村,就要开始建造从武陵郡到河源村的铁路。

武陵郡是整个南方到北方的枢纽之地,只要这里成功通行,其他地方一定会很快连接枢纽网。

到时候,在生产力远远落后的情况之下,整个社会一下就进步到工业时代了。

不管是运输还是作战,一定是效率极高的。

但这一切,都得大瑞举国之力发展。

“国师所言极是,皇上,臣提议,即刻选派人员前往碧州,去国师所的学校考察,等考察团回京,便立即开展此项工作。”

姜非言较惠流庄要滑头一些,但此时赵寒所之事,他自然是不敢有所怠慢的。

“朕准奏,国师,姜大人一行前往碧州,还请国师先与吴怀安将军明情况,以保学习考察之行顺利且有所收获才行啊。”

李麓表面虽然是在给赵寒分派任务,但话中的意思也表明了,自己现在虽然是一朝皇帝,碧州等地还是他了算的,有什么需要交接的,还需要他来从中协调。

殿下群臣混迹朝堂多年,自然是听出了李麓的话外音。

“皇上放心,此事重大,我一定让各位大人行程顺畅,学有所成、行有所得,为我大瑞下做出贡献的。”

赵寒这一答应,也是给足了皇上面子。

紧接着,赵寒又为吏部、礼部、刑部、兵部的业务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很多虽然都是照搬前世当政者的优秀经验,但听者无不振聋发聩、又耳目一新。

朝堂上一心为民的官员听着,恨不得带一个本本把赵寒所的都记下来回去后好好研究一下。

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下了朝,找机会拜访赵寒或者邀请赵寒到自家府上一叙,到时候再进行深入交流,岂不是两全其美。

商讨好这些事后,李麓又下了几道圣旨。

一是扬州知州一职,让高世贵担任了,他在最混乱的时候正确选择了赵寒,为河源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原本也是武陵郡的郡守,吴士雄虽为知州,但被调秀州后,一来是想把秀州建设起来,再就是他久不在扬州之位,基本也是高世贵在管理大事务,所以此次人事任免,自然是很合适的。

而周不通这边,自然是官复柴湖县。

按照常理来,他应该要去武陵郡与高世贵共同管理的,但因其之前的一些错误,现在能官复原职,已经是相当幸阅了。

而赵寒的共创军,李麓全权交给赵寒自己封赏,这种极大地自主裁量权交给赵寒,也是属于无比信任的结果。

再怎么,两人也是同枕共眠的关系,看两人在朝堂上眉来眼去的样子,退朝之后,免不了一次深入交流。

除了这些,李麓还给了赵寒一个大的特权,凡大瑞境内的所有矿产,全部归赵寒一人管理。

这个时代的人还不懂矿产资源的价值,既不会用,也不会探,更搞不明白每一种矿产的意义所在。

赵寒虽然也不算专业,但是只要能找到,就能发掘出它的意义所在。

本来想把所有的工业基地搬到北方来,后来认真思量,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的根基是在河源村,一旦离这里太远,有什么突发情况,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这次登基典礼结束以后,反响巨大,所颁布的一些新政也在民间引起了巨大反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