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的早朝上,英国公就代表勋贵们上奏。
“启禀皇上,臣代表武将勋臣们,请求与大明宗室一样,降爵免俸,当前国事艰难,外有强敌,内有天灾,我等武将勋臣深感愧疚,自当为国开源节流,与国同修。”
朝堂上的文官们听了眼神一亮,暗道这些勋贵们还算要脸,知道这一回是免不了要出血的,干脆自己主动放血了。
龙椅上的皇帝面露微笑,颔首答道:“武将勋臣的心意,朕知晓了,想我大明在太祖成祖时代,猛将如云,彼时领军出战之帅,都是尔等的先祖,如今呢,领军之帅已经被文官替代。”
“在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之后,追求吃喝玩乐、功名利禄的心思重了,在战场上杀敌致胜沙场扬名的心思淡了,如果不是尔等不求上进,朕也用不着亲自练兵,也不至于用文官作领军之帅。”
“今日尔等愿意作出表率,朕很满意,朕送你们几个字:知耻而后勇,希望尔等能像你们先祖一样,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再铸辉煌。”
“至于尔等请求,朕觉得与大明宗室有所区别,不必像宗室一样免除俸禄,朕提议,勋臣三代后降爵一档,但此后不再降爵,俸禄也按照爵位正常发放。”
“当然,如果你们能再立新功,爵位自然可以恢复,甚至再进一步,比如你泰宁候,这次会降为泰宁伯,以后你立功了,可以恢复泰宁侯,如果你功劳很大,甚至可以加封为泰国公。”
“一切都要凭你们的本事,如果你们觉得自己没这本事,那就抓紧培养子孙后代,不要再用锦衣玉食养出一批酒囊饭袋纨绔子弟,不管是文官武将,都是如此,都要重视子孙后代甚至是族人的教育培养,如果有嚣张跋扈仗势欺人的事,大明律不会放过你,朕知道了定会加重处罚。”
朝堂上鸦雀无声,武将勋臣们都跪倒在地,既羞愧又感恩。文官们也不好意思落井下石,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培养,多数人做得并不成功。
大明立国超过两百年,财富积累巨大,可是这些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朝堂上的这些人,都属于这少数人中之一,他们自己可能会因为表面原因,生活不会太过奢侈,但家里人肯定没这么多约束,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不在少数。
这大概是天启皇帝在位以来,对群臣说过的最重的一番话了,偏偏这番话说得义正言辞,令人不好反驳,即使是那些敢于跟皇帝顶撞的御史言官,也是呐呐不敢言。
谁也不敢在朝堂上当众夸下海口,自己绝无此事,家族中绝无纨绔子弟,因为龙椅上坐着的这位,手中掌握着锦衣卫和东厂这种特务机构,而如今的锦衣卫和东厂,在皇帝的一再支持下,实力一涨再涨,朝臣们根本不知道,皇帝究竟掌握着多少秘密,或者说有关他们的秘密。
满朝文武,谁也不喜欢这些特务,东林党得势时,更是一再强调要求裁撤这些特务机构,可惜没能得逞啊。
如今皇权威势已成,内阁那几位阁老,基本上成了皇帝的应声虫,都察院的领头人是手拿尚方宝剑的黄克瓒黄老大人,这些御史言官哪敢象从前一样随意放肆。
这一刻,他们无比怀念曾经的辉煌。
当然,他们现在也不是有劲无处使,随着朝廷整顿边镇卫所军队,撤销军户、匠户制度,那些边镇卫所的武将们被他们折腾得够呛,早就习惯多吃多占的军官们被迫将这些年私自占有的田产,多拿冒领的军饷吐出来,胆敢不吐出来的,就等着被锦衣卫带走吧。
有些胆大包天的军官,还想联络蒙古人来抢掠边镇,以凸显他们的重要性,可惜的是,蒙古人现在跟大明处于蜜月期,加上各地明蒙边贸市场的开设,没有蒙古人来大明抢掠,因为没有哪一股蒙古势力,胆敢承受蒙古林丹汗和大明宣大总督王象乾的双重怒火。
这次边镇卫所的清查整顿,最认真最严苛的就是这帮御史言官,兵部官员还会顾念一些同僚之情,而他们却丝毫不顾官场人情,连锦衣卫都没有他们这么较真,这些人意外地成了边镇卫所百姓口中的青天大人。
大明各地的边镇卫所居然一举变得风清气正,真咄咄怪事也。
早朝过后,天启皇帝召见了袁崇焕。
袁崇焕第一次进入乾清宫,心情多少有点激动,虽然知道了朝廷已经否决了他提出的平辽十策,但已经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