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启皇帝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丢给这些年轻的学员身上,果不其然点燃了这些年轻人的斗志,毕竟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是有热血的。
虽然这个皇帝有点不要脸,有点腹黑,但这不是没有办法嘛。
至少可以在这些学员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杀敌报国的种子。
总教官熊廷弼发觉,自从皇帝给他们讲过课后,武官学院的学风突然就变好了,学员们自觉的热爱学习和训练了,这帮年轻人的精气神不一样了。
他们要做国家的脊梁,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吃苦,他们要努力学习,他们把拯救国家的责任加在自己身上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洗脑这个词,但我们的天启皇帝已经用上了。
日子过得飞快,就这样,皇帝忙于教导营和武官学院的教学训练,偶尔回到现代世界见见两个妻子,补补货,几个月一下子就过去了。
,现在已经是天启六年的四月,王恭厂已经全部搬到城外的丰台,原址也被挖成一个大水库,四周种上了花草树木,成了一个城中花园,只是还没有对外开放。
第一期教导营已经毕业,第二期教导营已经开班了。
一期教导营进入扩编,招收相同规模的一个营,然后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训练,六个月后正式扩编成一个团,下属两个营,总人数约五千人。
到那时,二期教导营也毕业了,然后一期、二期教导营再进行扩编,搞一对一的训练教学,等到三期教导营毕业,皇帝就将拥有六个营规模的热兵器军队。
这其中,三期教导营是他亲自训练出来的,一期教导营训练出了两个营,二期教导营训练出一个营。
这三个不是他一手训练的营,军官都是他亲自任命的,在训练过程中,他也会经常过来指导,并且经常给军官们上课,确保这些军队的训练水平和对他的忠诚度。
武官学院的第一期学员也已经毕业,都被派往唐山,在丁守中的新军中担任基层军官,这六百名毕业生可算是解了丁守中的燃眉之急,他一个文官要练十万新军,其难度可想而知,好在皇帝和内阁及兵部都大力支持,要不然根本别想练成。
虽然现在朝廷废除了军户制,但想要这些旧军队焕然一新战斗力大涨,完全不可能,积习难改,只能用新的军队逐渐替换旧军队,用一支大胜敌军的新军队重塑大明军队的信心和军心。
之所以没把这些学员派往京营,因为现在的京营依然是被那些勋贵们掌控着,依然是暮气沉沉,如果这些热血青年去了京营,恐怕过几年就会被他们感染,不再热血了。
兵部虽然对京营进行了点检和约束,但军队平时的训练属于五军都督府管理,这些人陋习难改,过一阵子又变回原样,但这些人眼下还跟大明休戚与共,至少不会叛变,也能听从皇帝的命令,也算是京师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只能将就用着。
教导营的第二期,天启皇帝任命孙传庭为营长,洪承畴为教导员,这两人都是进士出身,虽然是文官,但也是大明年轻官员中为数不多的领军人才。
前世这两人最终结局都不好,孙传庭在与李自成农民军作战时阵亡;洪承畴在与清军作战时被俘,后来降清,沦为汉奸。
但他们的结局都是由于崇祯的猜疑和胡乱指挥造成的,当然也因为当时的明朝国力大幅下降无以为继,国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