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预防军阀(1 / 2)

杨涟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沿途一直在跟田间地头的农民聊天,再赠送一点优质种子给他们,告诉他们播种时间和注意事项。

他是了解农事的,知道播种时间耽误不得,种子只有种下去才会有收获,所以不管这里是属于直隶省还是山西陕西,只要农民想要,他都会给一点。

这样虽然赶路速度慢一点,但也能更好掌握沿途地区的真实情况;得到的信息汇总后让他越发心情沉重,近几年雨水一直不多,北方地区普遍干旱,虽然目前还达不到旱灾的程度,但农业欠收已经相当普遍。

天启皇帝是一个穿越客,知道接下来的一二十年,大明北方地区陕西的干旱最严重,其次是山西,直隶已经算是最轻的了,就是河南、山东都有旱情。

这么大面积长时间的旱灾,中国历史上罕见,有明确记载的就这么一次,看上去就好像是老天爷要灭掉明朝。

靠天吃饭的农民没了收成,朝廷不但无力赈灾,还要摊派税赋,农民们除了揭竿而起,没有其它活路。

关键是这么大区域的农民实在太多,北方五省农民人口总数超六千万,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参加造反的农民起义军,这大明也必定要亡。

所以说,不是李自成他们多会笼络人心,吸引了无数的农民加入起义军,实在是现实情况如此,不造反没有活路,只要稍稍挑动,星星之火很快可以燎原,这还不算大批被裹挟着不得不造反的人群。

天启皇帝一上来就大搞水利工程,同时弄来了大量适合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质种子,算是做到了关键点上,但他这个皇帝只能在紫禁城里发号施令,具体执行得怎样他没法决定。

还有就是原本针对普通农民的增加田税被他叫停了,虽然下面的贪官污吏很多,但没有朝廷法定政策依据,他们也不敢随意征税,相信北方的农民不会象原本历史上那么雪上加霜。

天启皇帝现在的紧要任务就是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了商税关税,其实已经可以让国库充盈了许多,他又搞了特许专卖局,豪宅税,不要小看了这两个举措,一旦在全国推行,就能给朝廷财政和地方官府财政带来大笔的收入。

如果天启皇帝再能够取消权贵、勋贵、有功名的读书人的免税政策,推行天下所有田地一体交税,那么大明朝廷根本不会缺钱,这大明就亡不了。

但这个政策就是动了所有统治阶级的奶酪,在没有十足把握和手中绝对掌控大多数军队之前,他这个皇帝也不敢冒险。

如果皇权没有威慑力,就算通过了这个政策,下面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你也没辙,还会引起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反弹,要是再有野心家组织和挑动,也会发生大规模叛乱的。

一旦国家动荡,国家经济就会受到影响,国家税收将大幅减少,为了平叛却要增加很多军费支出,国家财政会再次崩溃。

对一个国家来说,不管是谁造反,一旦有人造反,必须不遗余力迅速平叛,任其发展下去,很快就会亡国。

因为朝廷财政一旦支出大幅超过收入,还需要背负很多国家责任,相当于背着一个大包袱去打仗,而造反的不需要承担国家责任,还敢肆意破坏这个国家,反过来变成不对称战争了。

所以这些封建王朝,在某种程度上是很脆弱的,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国家政权并没有拥有超出造反派许多的武器装备,所谓的国家机器,只能欺负一下普通百姓而已。

幸运的是,天启皇帝迅速平衡了朝堂上的党争,任用了一批有实干能力的官员,这或许会给即将走入重重危机的大明王朝带来一些生机。

在内阁首辅顾秉谦的牵头组织下,工部尚书徐光启、山东总督袁可立、南直隶总督申用懋、河南总督左光斗将在徐州会合,共同商议建设黄淮江淮地区的综合水利工程。

徐光启不但带了许多技术官员,还带了大量种子,交给袁可立和申用懋,让他们在各自辖区推广种植。

至于左光斗,赴河南上任时,就带了许多种子。他这人风风火火的,做事更是雷厉风行,早就把种子交给下面的人分发下去,谁要是敢玩忽职守敷衍了事,这位左总督可是敢杀人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