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柏举之战(1)(1 / 2)

乾坤已定 沈处默 2812 字 2023-10-30

晋国绛都。

吴军抵达汉水的消息在各诸侯国迅速传开,楚军如何应对,局势如何发展,成为朝野上下热烈讨论的话题。

“师傅,你怎么看?”赵鞅问道。

“不如先听听你们的看法。”董安于不直接回答,说完他环顾四周。

今日天气晴好,赵鞅邀请了一众好友知音齐聚赵府,饮酒赏雪之余,闲谈国事,畅游寻梅。

“就让在下打破僵局,率先倾吐愚见吧。”周舍自告奋勇第一个开口,“如果楚国左司马参战,吴国必定大败;反之,楚国定是难逃大劫。”

“此话何解?”尹铎看向周舍,一脸不解,“吴国倾全国之力,志在必得,区区一名司马竟能左右战局?”

“楚国的左司马——沈尹戌?”智跞挑了挑眉说道:“要说此人之能,内有平费无极之乱,外曾围困吴军,确实名不虚传。只是——”

“如何?”赵鞅追问道。

“吴国来势汹汹,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汉水东岸,楚国定是一片慌乱,举全国之力应战。楚王年少,不可能亲自征战,令尹囊瓦既是托命之臣,自当率兵领战。如此一来,左司马不过是辅佐令尹出战而已,而非整个战役的最高决策者,如何左右战局?”智跞侃侃而谈。

“智将军所言,十分在理。只是大军出发前,制定计策部署时,左司马应当也在出谋设计者之列,而非令尹一人决断。所以——”周舍从容不迫的说道:“若是有左司马参与,所定之计必定能克敌制胜。”

“若论实力,吴国远不是楚国的对手,就算加上唐蔡两国的兵力,也难企及。”尹铎接过话题,说道:“可是,两国近年交战频频,楚国却接连失利,不得不让人替他们捏一把汗。”

“楚国枉为大国,竟被吴国逼得节节败退,并非偶然。”沉默已久的蔡墨也加入讨论行列,“吴国的步步紧逼,屡屡得手,恰恰说明他们的作战部署能力远在楚国之上。”

“如此说来,大夫是看好吴国必胜喽?”赵鞅转头看向蔡墨问道。

“若是平日里小打小闹或是局地争雄,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可是——”蔡墨停顿片刻,叹息道:“吴国此番用心良苦,精兵强将,图谋之深远,非以往比。楚国受此威胁,定是如临大敌严阵以待,调动全国兵力全力应对。毕竟,此次是本土安危受威胁,非同小可。这么看来,胜负难定。”

“若是楚国集结众兵,从兵力上看,优势是压倒性的,吴国毫无还手之力。”赵鞅皱眉说道:“这些应该早在吴国的预料之中,毕竟两国交手多次,彼此都很熟悉对方。既然知道可能面临的大军,吴国就这么贸然出手,不怕兵败阵亡倾城覆国吗?”

“吴国向来冒进,历任吴王莫不如此,今日的吴王更甚。”尹铎长叹一口气,说道:“但我绝不相信他们此次所来是临时起意一时兴起,他们一定有必胜的把握才会下此险棋。”

“富贵险中求,名利危中来。吴国要占大便宜,必须用险招。”董安于终于发话,“以旁观者的角度,吴国太过激进,实不足取。假若楚国真的征召全国之兵,又有左司马的良策妙计,吴国军士必是死无葬身之地。只是,我们能想到的,吴国上下,从吴王到孙武、伍子胥,他们怎会想不到?”

“师傅的意思是——”赵鞅迟疑了好一会儿,问道:“吴国有制胜法宝,早已胜券在握,所以才投下重筹?”

董安于摇摇头,轻轻笑了笑,“不到最后关头,难言胜负。无论是吴国还是楚国,不管谁看起来更有胜算,不过是表象。只有交战过后,数个会回,反复拉锯,一方认输,才能下定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