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的意思很明确,今后军国大小事务皆出自中书,而中书又是他掌控最为严密的部门,尚书和门下中的世家官员实在是太多了,留着他们难免会对赵桓产生掣肘。既然如此,干脆裁撤掉算了,也算是削弱了世家在朝堂的话语权。
而赵桓刚刚亲自率军平定卫氏叛乱,算是让那些自以为的世家大族闭上了嘴,携战胜之威,纵使心有怨言也不敢在此时提出,否则可就成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殿下,既然分设政事堂和军事堂,但天下往来的奏折还需有人分拣出来,区别是政事还是军务,因此臣奏请设立录事一职,专门分拣群臣奏折!”
每日往来的奏折何其之多,少说也得有个几千本,其中事务更是包罗万象,有的是紧急军务,有的是地方有了天灾人祸,急需朝廷支援,还有的则是单纯来问安的。
因此需要有专人将这些奏折挑拣出来,区分是政事还是军务,以送到奏折该去的地方,要不然军务送到政事堂,政事送到军事堂岂不是乱了套。
“嗯,这个提议不错,是该有人负责区分这些事务。诸位臣公可有人选?”
赵桓话音刚落,下方诸多臣子便坐不住了,纷纷举荐起自己中意的人选。人人都看出这个录事职位的关键,居中调度,向上传递奏折,向下分派任务,若是控制得当,可以直接架空政事堂和军事堂,使其名存实亡。
“举贤不避亲,皇后殿下,臣举荐臣的外甥担任录事一职......”
还不等这人说完,身后就有人开口骂道,“你外甥?是不是前几天在春香楼喝醉了,不愿给老鸨付钱被应天府抓去醒酒的那个?这样的人你也举荐,真是笑话!殿下,臣举荐俺姐夫,当初张叔仁作乱时,便是他去开的城门,放殿下入城的!”
被人揭了短,那人也不甘示弱,“你姐夫?不是听闻前阵子贪污军饷被大理寺抓去下狱审问了么,要是他担任录事,那岂不是老鼠耗子掉进了米缸里!”
“你,你放屁!”
眼见下方如同菜市场一般热闹,赵桓不满地打了个哈欠,昨晚刚回王府,便被柳太后劈头盖脸骂了一通,就连冯媛也没给他好脸色,好在有通情达理的弄玉和李清,这才没让他堂堂监国吴王流落街头。
“别吵了,”赵桓开口,下方吵闹的声音瞬间戛然而止,“录事一职事关重大,岂是一人能做完的?本王决定了,设四名录事,本王推荐一位,其余三个你们自行决断,只要品行端正即可!”
如此关键的位置赵桓自然不会放过,他打算交给姚长卿,这人一向自视甚高,就让他担任此职好了,有其余三人掣肘想必他做事不会痛快,定然想尽办法将录事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当然若是没本事自己斗不过那三人,那说明姚长卿不过如此。
有三个差事堵上他们的嘴,下方大臣自然无话可说,纷纷高呼“殿下英明,”同时心里琢磨怎么运作一番才能让自己的人做到这录事一职。
“还有没有事,没事的话......”赵桓的目光扫视群臣,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