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
一声声附议声响彻大殿。
这还是武将们如此统一地支持同一件政策。
是的,很少见!
不过,老朱对此也明白,武将的心思很好猜,只要朝廷大加宣传武人的事迹,不管是对秦王燕王宁王本身带来无穷的好处。
更是对于他们整个武将群体带来整体的良性印象。
试问,这次如果大加宣传,以后若是又有这样的胜仗,或者比这样的胜仗更大的,是不是也要宣传?!
到那时,就是他们的机会!
再试问,在天下官员心中宣传战绩,是不是等于崇武?!
这是朝廷的施政信号,是对他们武将的偏爱?对不对?!
又试问,以后武将和士卒们在天下臣民口中,不是保家卫国的代名词?不是奋勇无畏的大丈夫?!
如此对整个武将阶级有利的举措,他们不支持才有鬼呢。
就在这时,论反应还是得他们的文官团体们,立马提出反对。
“陛下!臣认为大可不必如此大张旗鼓!”
左都御史詹微第一个出来反对!
笑话!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搞崇武?!当他们文官是泥塑的不成?!
“陛下!微臣认为此乃朝廷机密,还需等些时日,确定没有问题之时,再公之于众!”
户部侍郎方岳贡出列,摇着脑袋说着。
他纯粹是牵强附会。
“陛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现在正是休养生息的关键时刻,如此动粗动武之时,还是不要传之于农民之耳,以防引起不必要的震动。”
刘三吾当然也出列反对。
但是这些话根本站不住脚。
顿时有不服气的武将,开始嘲讽起来。
“胡说八道!会造成什么震动?说两句宁王打的蒙古抱头鼠窜,农民都不种地了?商人不做生意了!还是书生就不读书了?”
曹国公作为大明朝最年轻的国公,在文武相争这方面,从来不落人后。
对于和文官的骂战,他基本都是第一个出场,永远冲在最前!
“这......总之,会令他们分心,影响粮食产量。”
刘三吾眼眸一闪,但仍是气定神闲的说着。
做官从来都披着不止一层皮,即使被人揭下来一层,后面还有无数层!
“放屁!就以你刘大人为例,难道你刘大人在听了北疆的战事胜利之后,不是感恩朝廷?而是听了之后就影响你做官了?!”
曹国公李景隆不愧是文武双全,又久经战阵的男人。
和文官们吵得有来有往。
“本官可没有这么说!更何况本官能不受影响的做事,其它人就能不受影响吗?”
刘三吾轻轻瞥了一眼他,目光不屑。
在话语上和他较劲,你还嫩点!
“你...!”
李景隆还待再说。
刘三吾却乘胜追击。
“更何况宁王殿下的战绩,也只是他本人的奏疏,并未经过核查,我们在此讨论宣扬不宣扬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