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大明没开打就要输?朱元璋痛骂朱棣,低调都不会?(1 / 2)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苍老的朱翊钧怒气冲冲地开口。

“这个杨镐在搞什么东西?”

“他要钱,朕给他了。”

“他要兵,朕也给他了。”

“现在他倒好,竟然不愿意出兵,上奏折给朕各种找理由?”

“这个混账东西,是不是老了,被吓破胆了,连仗都不敢打了!”

听着朱翊钧的怒吼,在场的诸多大明官员们一个个也是噤若寒蝉,不敢开口说话。

朱翊钧怒气冲冲地说道:

“告诉杨镐,今年冬天之前,朕要看到努尔哈赤的脑袋被送到京师。”

“不然,他这个辽东经略就别当了!”

【在朱翊钧的强硬压迫下,兵部开始不断下发出征的旨意。】

沈阳城中,杨镐默默抬头注视着天空。

“来吧,快来。”

“快点来啊!”

似乎是听到了杨镐的呼唤,原本阴沉的天空中,开始缓缓飘起了雪花。

雪花落地,让杨镐欣喜若狂。

他立刻回到了书房之中,奋笔疾书。

“……辽东大雪已至,冬季持续近半年,各种补给援军尚未完全抵达。”

“还请陛下给臣一些时间,待明年一定攻破赫图阿拉!”

安排五百里加急将这一份奏折送走之后,杨镐也是松了一口气,无声自语。

“又能拖延半年时间,希望能创造奇迹吧。”

画面一转,已经是明军驻扎的开原大营。

冰天雪地中,几名明军士兵偷偷摸摸地背着包袱,离开这座大营,头也不回地朝着南方而去。

寒冷的天气让这几名明军士兵冻得抖抖嗦嗦的。

其中一名看起来大约二十岁左右,最为年轻的明军士兵终于受不了,开口道:

“冷,好冷啊。刘大哥,要不咱们还是回营吧?”

最为年长的那名士兵闻言啐了一口,怒道:

“小六子你是疯了,要回去和建州鞑子作战?”

鞑子原先是被用来称呼漠南蒙古(鞑靼)的,但这么多年下来,大明已经习惯将北方包括女真在内的异族也都全部称为“鞑子”了。

“你自己想想,鞑子有多勇猛。咱们五个人一起上,你觉得能打得过一个鞑子?”

小六子闻言,不由打了一个冷颤。

“打,打得过个屁!”

说着,小六子陷入回忆。

就在大约半个月之前,开原城城外某座坞堡被后金人劫掠。

在场的几个人,奉命随上官去营救。

那是一场敌我悬殊的战争。

明军超过一千人,对战大约三百人左右的后金士兵。

结果,明军大败!

明军并不是没有火器,事实上当时明军带了五十支火枪,还有两门大炮。

然而,明军的火枪依旧还是朝鲜时代的火枪。

而后金士兵身上穿着的盔甲……

小六子心有余悸地开口。

“那些鞑子难道真的是刀枪不入?”

小六子就是当时五十名火枪兵之一。

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名后金士兵明明都已经被自己的火枪击中了,却依旧活蹦乱跳地冲上来,一刀砍掉了自己面前小旗的脑袋!

那一场战斗,一千明军对三百后金军,结果却是明军惨败,死伤超过三百而结束。

至于那座被救援的坞堡,自然也被后金军攻克,里面所有人都被后金人劫掠走,当了奴隶。

这种事情,隔三差五就在辽东上演。

距离后金越近的地方,就上演得越频繁。

小六子等人也正是在那一战之后彻底丧失了胆气,最终选择做了逃兵。

被称为刘大哥的老兵哼了一声,道:

“鞑子也是人,是人就有血肉之躯,怎么可能刀枪不入?”

“是鞑子身上的盔甲!”

“他娘的,努尔哈赤那个老鞑子,在咱们大明内部当了几十年的游击将军,早就把咱们的火铳研究透了。”

另外一名士兵闻言接话道:

“谁说不是呢?咱们的火铳可是二十年前朝鲜战争到现在都没更新过了,听说鞑子那边都找红毛番人买了不少的新火铳火炮,威力比咱们的大多了。”

又一名士兵开口道:

“还想要新式火铳?这几年朝廷有拨下来一个铜板的军饷么?连饭都吃不饱,还想要武器,这还没到睡觉时间呢。”

几人一边吐槽,一边叹息着往南。

天气实在太冷,几人终于忍不住了,想要找个地方取暖。

刚刚拐过一处弯,几人进入一处能挡风的山坳,猛然撞见了正在此地取暖的其他几名明军士兵。

气氛顿时僵硬。

隔了好几秒,刘大哥扫了一眼对方身边放着的几个包袱,若有所思。

“你们也是从营地逃出来的?”

对方闻言,也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你们也是逃出来的。”

气氛顿时变得融洽起来,刘大哥和小六子一行人受到邀请,在火堆旁边坐下,一起烤火。

“没想到啊,我还以为只有我们想逃呢。”

“呵呵,别提了,那些个总兵将军们,哪个把兄弟们当人了?”

“平时兄弟们压根就是他们的家奴,还是没有工钱的那种。”

“现在打仗了,想起我们了?”

“军饷拖欠了好几年也不发,还想要让兄弟们卖命?”

就在众人热火朝天地吐槽上官,并大有知己相逢之感的时候,又一队明军士兵走了进来。

刘大哥轻车熟路地站了起来,笑道:

“不要紧张,大家都是逃出来的!”

对方也是一怔,随后哈哈地笑了起来。

“兄弟,都是兄弟!”

开原城里,此地明军最高将领马林的表情极其难看。

“混账,平均每天有五十个逃兵,再这么继续下去,多少万兵马都要跑完了!”

“必须要好好看住营帐,绝对不能让逃兵再出现了,加派人手巡逻!”

马林的诸多心腹站在他面前,闻言不由露出尴尬表情。

“将军,不是我们不加派人手,而是加派用来巡逻的那些家伙,他们也会立刻就当了逃兵!”

马林:“……”

无可奈何之下,马林只能捏着鼻子道:

“好好好,今天立刻下发一个月的军饷吧。”

又一名心腹迟疑道:

“大将军,要不直接发一年军饷吧?”

作为马林的心腹,他们可是很清楚,自家上官是有这个钱的。

朝廷这一次可是直接拨了两百万两,马林一个人就拿了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按照之前的发放规律,别说是一年,五年都够了。

马林大怒,吼道:

“那是老子的钱!”

“老子每年养着你们这些家将家丁不要钱的吗,钱都发下去了,就该你们饿死了!”

心腹们被骂得唯唯诺诺,只能离开。

【在这个冬天,大明内部也并不平静。】

【大量本地熟知敌我情况的明军士兵纷纷选择逃亡,剩余留下来的士兵们也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军饷、粮食以及装备支持,士气极其低落。】

【不仅如此,朱翊钧依旧维持着之前的“制衡”原则,不但不允许明军集中在沈阳,反而下令明军主力分兵驻守四座城池,就连驻守这四座城池的守将都出自四个不同的党派。】

【四路明军将领还没开战,就因为资源的争夺而相互指责,弹劾的奏章犹如流水一般抵达朱翊钧的桌案面前,朝堂上四派大臣同样也争执不休,甚至已经在商讨究竟由哪一路先进入赫图阿拉(后金首都)之中,让大明朝廷之中乌烟瘴气。】

沈阳城里,杨镐看着面前诸多将领们的相互弹劾,大为头疼。

“刘綎马林也就算了,李总兵你这又是何苦呢?”

刚刚一身风雪抵达沈阳的李如柏笑呵呵地开口。

“杨大人你误会了,下官并不是想要给你添乱。”

“但眼下的形势,坦白说,若是能让陛下察觉不对,暂时放弃出兵,下官是真不介意火上浇油的。”

杨镐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

“你是希望用前线的内讧,让陛下放弃进军的打算?”

李如柏叹了一口气,道:

“虽然成功的概率不高,但总比出兵更好吧。”

杨镐默然不语,过了好一会才有些不甘心地开口道:

“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可能了?”

杨镐的意思也很简单。

搞这么多手段,难道就不能大家精诚合作,干掉努尔哈赤?

李如柏停下正准备离开的脚步,沉默了一会,对着杨镐道:

“如果张居正大人能活到现在,如果我父亲和兄长还在,哪里还需要耍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伎俩?”

“只可惜,没有如果。”

说完,李如柏就转身离开了。

杨镐一个人呆坐在原地,良久之后,发出了一声深长的叹息。

过了良久,杨镐沉声自语。

“不行,还是得想想办法。”

【杨镐在没有通知朝廷的情况下,悄悄地派出了使者前往赫图阿拉,希望能和后金议和。】

明朝使者走进了赫图阿拉的“皇宫”之中。

努尔哈赤大马金刀地坐在皇位上,注视着明朝使者。

“有话就说!”

努尔哈赤是会大明官话的,但他却特地用了女真话。

好在,大明的使者也听得懂女真话,赔笑开口。

“大王,杨大人让我来告诉您,大金国和大明之间存在一些误会,他希望能把误会全部解开,大家和和气气的相处,岂不是很好吗?”

努尔哈赤面不改色地开口。

“和气相处?那你说说,要怎么个和气相处法?”

使者忙道:

“只要大王愿意议和,大明可以开放和你们之间的互市,也不会让二十万大军前来进攻。”

努尔哈赤呵呵地笑了起来。

“就这?你回去告诉朱翊钧,我要的很简单。”

“第一,大明皇帝要下圣旨,为当年害死我父祖之事道歉,还要册封我父祖为国王。”

“第二,大明和大金结为兄弟之国,大明为兄长。”

“第三,大明要每年向大金输送五十万两白银,一千匹马,一万匹绢布,作为兄弟之好的见证。”

“第四,朝鲜要向大明和大金同时进贡。”

“第五,大明要把公主嫁到大金。”

“第六,大明割让沈阳给大金,双方以锦州为边界,锦州可以归大明治下。”

听着努尔哈赤的话,使者愣住了。

“大王,这……这未免有些太不合理了。”

“我以为,其中有些条件还需要商榷一二,不如……”

努尔哈赤直接打断了使者的话。

“我不是在和你商量,我是在通知你。”

“去告诉朱翊钧,如果他不愿意答应我的条件,那就让他的军队来吧。”

“大金国可不是没用的废物倭国!”

沈阳城中,杨镐听完了努尔哈赤提出来的条件,也是目瞪口呆。

“这个努尔哈赤是疯了吗?”

“他怎么敢提出这种条件的?”

杨镐心知肚明,努尔哈赤提出来的所有条件,大明一个都不可能答应!

大明,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

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

嗯,不赔款这条其实值得商榷。

在朝鲜战争中,刘綎董一元等人偷偷摸摸地就已经用赔款换和平了。

但是和亲割地这种要求,绝对是大明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答应的。

杨镐看着使者,开口道:

“努尔哈赤当真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使者苦笑一声,开口道:

“杨大人,努尔哈赤说完,下官正想和他讨价还价一番,就被直接赶出去了。”

“下官觉得,努尔哈赤压根就是笃定他们一定能赢,一副有恃无恐的态度!”

杨镐嘴巴张了张,说不出话来。

这个该死的努尔哈赤,对于大明实在是太了解了!

所以努尔哈赤才会摆出这样的态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杨镐默然许久,对着使者道:

“你下去吧。”

等使者下去之后,杨镐又拿起了面前桌案上的文书。

这封文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催促杨镐快点进军,灭了后金。

一封文书其实还不算什么。

杨镐移动视线。

在桌子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几十份相同的文书!

杨镐叹了一口气,轻声自语。

“希望这一次,上天还能站在大明这一边吧。”

【大明此刻国力已经极度虚弱,无法承担大量明军在辽东长时间集结的消耗。】

【朱翊钧命兵部多次催促之下,杨镐不得已下令召集诸将,准备安排对后金的总攻。】

看到这里,东汉世界之中,刘秀摇了摇头。

“没看头了。”

邓禹、耿弇也是同样的表情。

太子刘庄闻言,不由疑惑。

“父皇,这仗还没打,您就这么确定了吗?”

刘秀嗯了一声,示意邓禹来说。

邓禹笑呵呵地开口。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后勤和士气,然后才是主帅的指挥水平。”

“明军毫无后勤可言,士气嘛,这成片的逃兵就足够说明了。”

“至于主帅,杨镐早在朝鲜抗倭的时候就已经被证明是一个纯粹的庸才了。”

耿弇随口道:

“就算不说后勤士气这些,说说更为寻常人所熟知的天时地利人和,大明也是一样都不占。”

“这大明若是赢了,那得真有天命所归才行。”

说着,耿弇不由看了刘秀一眼。

刘秀哈哈地笑了起来。

“盘点视频没看过吗?昆阳之战,朕也是实打实地打赢了,和什么天降陨石没有关系。”

“朕那个时候也是有地利跟人和的。”

听着刘秀的解释,刘庄明白了过来。

“如果是父皇的话,您会怎么做?”

刘秀颇为淡定地开口。

“朕不会选择出兵,而是直接跟后金议和。”

“若是一定要和亲才能议和,也不是不行。”

“当然,割地赔款确实是万万不行的。”

“啊?”刘庄直接愣住了。

他是真没想到,自家父皇竟然会选择……妥协?

刘秀呵呵地笑了起来。

“孩子啊,你要明白,明君和昏君之间的区别,就是明君能看懂眼下国内的形势,不会胡搞瞎搞。”

“而昏君呢?正好就是相反了。”

说着,刘秀指了指金幕。

“就朱翊钧现在这个大明,国内政局混乱起义不断,老百姓民不聊生,边疆军备废弛,他有什么资格去和后金开战?”

“但凡清醒一点的皇帝,都知道开战必败无疑,那自然就只能求和。”

“委屈就委屈一点嘛,以华夏王朝的体量,只要励精图治二十年,不,十年便足够一雪前耻了。”

“毕竟,朱翊钧面临的可不是朕这样从烂摊子之中重建的新王朝!”

说到这里,刘秀的脸上也不由露出了感慨的表情。

在刘秀刚刚建立东汉的时候,对于匈奴、鲜卑、西羌等异族,基本上都是以安抚,求和平为主。

是刘秀不想打吗?

当然不是。

有汉武帝这么一个闪闪发光的例子在前,哪个皇帝不想封狼居胥?

实在是东汉没那个能力!

经历过新朝之乱后,东汉的人口甚至不到西汉末年的一半。

就这样的国力,东汉怎么打?

根本就打不了。

只能休养生息,慢慢地恢复人口。

等过个两三代年,东汉的人口恢复得差不多了,国力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到那个时候,还愁收拾不了边境这些蛮族?

刘秀悠悠地开口。

“别说是朕了,就是当年高祖皇帝在白登山,不也一样要忍冒顿单于?”

“在鸿门宴,高祖皇帝不也得陪着笑脸跟项羽谈笑风生?”

“韩信若是不能忍胯下之辱,又怎么可能有将来的成就?”

听着刘秀这一个个反问,刘庄欲言又止。

刘秀淡淡道:

“朕知道你要说什么,无非就是大明天子镇国门,不和亲不割地那几句话嘛。”

“但是孩子啊,你要明白,实力才是说话的根本。”

“你有实力,你当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可若是没实力还不认怂,那结果就只能是被当场打死,懂么?”

“大明的这几句话,当然是非常提气的,但这也断绝了大明在劣势时韬光养晦的选择。”

“是好还是坏,尚在两说啊。”

刘庄点了点头,正色道:

“儿臣明白了,多谢父皇的教诲。”

正面刚,当然很爽,很提气。

但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才能真正在面对强大敌人时,有猥琐发育,最终获胜的机会。

大元世界之中,元世祖忽必烈笑了笑,突然开口道:

“大明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这些话,应该不是朱元璋说的吧?”

丞相刘秉忠回忆了一下,开口道:

“从之前的盘点视频来看,大明本来京师是南京,在迁都北京之后才能有‘天子镇国门’的说法。”

“所以臣觉得,这句话最早应该也是朱棣说出来的。”

忽必烈微微一笑,缓缓道:

“嗯,对。朱元璋的发家史,朕记得在朱允炆那一部盘点视频之中隐约提到过。”

“以朱元璋的性格,应该是说不出这种话的。”

“呵呵,朕在想,此刻在大明世界之中,应该会发生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大明世界。

朱元璋大怒,吹胡子瞪眼睛。

“就这种国力还敢主动出击,是谁给朱翊钧这个混账小子的勇气?”

别的皇帝能看得出来的事情,朱元璋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论打仗这方面,朱元璋可是和李世民两个人排在历朝历代皇帝第一档的存在!

众人噤若寒蝉,没有一个敢开口的。

朱高炽哑然片刻,轻声道:

“孙臣觉得,应该还是那句‘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

还没等朱高炽说完,朱元璋就非常气愤地打断了。

“蠢材,这是只有蠢材才能说出来的话!”

“啊?”朱棣愣住了,忍不住提醒道:

“父皇,这应该是您说过的话吧?”

朱元璋冷冷道:

“朕?朕只是说,不会让大明重现大宋那样的耻辱。”

“哼,你们真以为朕不会认怂?”

朱棣赶忙点头。

“父皇您当然不会认怂啊,您这辈子打了这么多仗,什么时候怂过?”

朱元璋差点一脚就踹过去。

“那朕问你,‘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谁采纳的,是谁实施的?”

朱棣表情顿时僵硬。

对啊,怎么忘记了这件事情呢?

当年朱元璋刚刚从郭子兴那边独立出来,掌控了一支力量不久。

下面的人就心痒难耐,劝说朱元璋称帝,也想捞个从龙之功。

但却遭到了朱升的反对。

当时朱升就说了九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采纳了。

朱元璋说了,我是小明王的属下,我不称帝,更不称王,我只听小明王的领导。

徐寿辉称帝了,朱元璋派人去恭喜。

陈友谅称帝了,朱元璋也派人去恭喜。

张士诚称帝了,朱元璋还派人去恭喜。

元末诸侯之中,朱元璋是最晚称王,也是最晚称帝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他永远都不会成为出头鸟。

元朝看到谁称帝就调兵去揍谁,其他诸侯看到谁称帝也会在心中多忌惮谁几分。

朱元璋最低调,他被元朝打的次数几乎没有。

在他默默发育的时候,其他诸侯也基本上不和他发生什么冲突。

就这样过了几年,元朝和各路诸侯突然回过神来。

不是,这个朱元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强大到不管怎么韬光养晦,别人也必须要将他当成劲敌的地步了。

朱元璋见状,呵呵一笑。

各位,我不装啦!

然后,朱元璋噼里啪啦一通干,扫平诸侯统一江南,然后北伐一统天下。

朱元璋看着无言以对的朱棣,恼怒地问道:

“朕当年起兵的时候,要是满脑子都像你还有你这些后世蠢才子孙一样,除了正面硬刚还是正面硬刚,那朕早就已经死了八百次了,哪里还有什么大明的存在!”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