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十一年七月到汉十二年十月,历经三个月,刘邦击败英布。
刘邦身体不好,又遭受箭伤,回到沛去看看家乡父老。
心愿已了,刘邦向西,踏上了回长安的路。
谁曾知,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家乡。
刘邦回到长安,接到很多百姓告状。
被告的人,正是被刘邦点名的大汉第一侯,也是汉初三杰之一人物。
这个人就是萧何。
刘邦亲征英布回归长安,百姓没有夹道欢迎,却是拦路上书。
他们状告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屋。
那么,面对百姓拦路告状,刘邦又会如何处理萧何。
洁身自好的萧何,为什么会做有损自身名声的这些事?
先来回顾一下萧何的人生。
萧何出生没有记载,但,年轻时勤奋好学,又懂为人处世。
大秦时,萧何在沛,有一份职业:主史。
萧何有个优点:会看人。
在刘邦尚未发达,还是泗水亭长之时,萧何身为领导,主动与之交好。
刘邦犯罪,萧何会袒护他。
刘邦在吕公面前,夸下海口,以万金混吃。萧何也帮他打掩护。
及至,陈胜大泽乡起义。
萧何站出来,推荐刘邦回来主事。并派夏侯婴、樊哙,去做刘邦思想工作。
刘邦被推举为沛公,率领沛县子弟起义反秦。
萧何站出来,是第一批推荐者。
张良、郦食其尚未登场,萧何有两个任务:
1负责刘邦后方安全,并为大军提供粮草。
2出主意。
诸侯反秦时,萧何做了三件事:
1率领全族支持刘邦反秦。
2推举刘邦为沛公,设占问之计。
3为刘邦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稳定大后方。
就这样,刘邦和萧何建立了深刻的革命友谊。也可以与说,刘邦和萧何患难与共。
楚汉争霸时,萧何做了三件事。
1保举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
2固守、安抚关中。
3在楚汉争霸最关键时刻,替刘邦提供粮草,补充兵力。
大汉王朝建立,刘邦大封功臣。
萧何被认定为功臣之首,排名第一,也被称为大汉开国第一侯。
刘邦还给萧何一个响亮的口号:汉初三杰。
当有人对曹参、萧何,谁是第一,争论不休时。
刘邦心目中还是认为萧何是第一。
还说了一句很形象的话: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不断绝运粮通道,我不如萧何。
还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以打猎为主题,阐述人狗理论。
追杀猎物是猎狗的责任,而发号施令,让猎狗往哪里扑却是人的责任。你们这些将军的功劳,就是捕到了猎物,相当于猎狗。萧何坐镇后方发号施令,功劳相当于猎人。
你们说是人的作用大?还是狗的作用大?
刘邦用这句话,赌住了众将的嘴。
刘邦平定异性诸侯王叛乱,萧何稳固后方,负责提供粮草。
大汉需要国都,萧何负责修建。
刘邦和刘邦配合相当默契,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大汉王朝得以正常运行。
然,随着发生的事几件事,改变了刘邦和萧何是君是友的关系。
1韩王信联合匈奴反叛。
2陈豨叛乱。
这两位都是刘邦信任且倚靠的人,都反叛他。
刘邦心态开始变了,没有人信得过。
萧何若是有反叛之心,关中就不属于他。
吕后诛杀淮阴侯韩信,萧何也出了很大力。同时,也像刘邦表明,他忠于大汉,心向刘邦。
刘邦做了一件事:派一名都尉,派五百军士保护萧何。
表面看上去,这是刘邦对萧何的恩典,担心他遭到打击报复。
实则,是监视萧何的一举一动。
萧何却没多想,认为这是刘邦对他的奖赏。
然,一个人看出了隐藏的祸端。
这个人就是东陵侯。
他的本名叫邵平,在秦是被封为东陵侯。
他的职责:替秦始皇母亲守墓
秦亡,他沦落为平民。因为家贫,无以自给,靠种瓜谋生。他所种的的瓜,皮有五色,瓜汁多,味美,在长安颇有名气,叫东陵瓜。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他是如何与萧何产生联系。
当淮阴侯韩信被诛,刘邦做了三件事。
1增加封地。
2封他为国相。
3增加侍卫,保证他的安全。
刘邦释放的这个信号,许多人得出一个信息:萧何是刘邦身边的大红人。
就出现了一个现象:朝臣皆来祝贺。
就在萧何春风得意,恩宠倍加,东陵侯出现了,说了一句话:祸事将至。
萧何没有官威,听得进去别人的话,就问了为什么。
邵平虽是种瓜为生,但,他曾是秦始皇封的东陵侯,经历多,阅历丰富。
通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他开门见山问了一句:皇帝出征平叛,让你留守关中。未遭战事,对你大加封赏。
先增加食邑,后增加卫士,这是为什么?
萧何沉下心来想,反问:你说是为什么。
东陵侯说了一个观点:淮阴侯韩信在长安被诛,关中不稳,皇帝对你心生猜忌。
萧何不这样想,刘邦对他恩宠有加,何来猜忌。虽然韩信被是吕后杀的,但也有他的一分功劳。
诛杀韩信,萧何献策,这是表明忠心。
可,东陵侯的话,又让萧何觉得自身处境艰难。
韩信、彭越先后被诛,陈豨、英布先后造反。
现在的刘邦,已经变了。
萧何吸了一口凉气,问:他该怎么办。
东陵侯让萧何表忠心,明确立场,给出了两个办法:
1拒绝封赏。
2散尽家财,支援平叛。
萧何听进去了,也这样做,成功化解了危机。
平定英布叛乱,刘邦问得最多一句:萧何在做什么。
这种问候,暗藏杀机。但,萧何仍然没有察觉,依旧做份内的事。比如留守长安,稳定后方,提供粮草。
一门客察觉有异,对萧何说:君灭族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