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灌婴率领五千骑兵,南下追捕项羽。
一个现象就出现了:项羽跑,灌婴追。
项羽怎么也没想到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一直都是他追着别人跑。现在,他被别人追着跑。
这一刻,项羽也体会到,被别人追着跑的滋味,一点不好受。
慢一点,就会被别人追上。被追上,就会有战斗。他虽能打,寡不敌众。
项羽一口气,跑到淮水。等他渡过淮河,跟随他的八百骑兵骤减,只剩下一百多人。幸运的是项羽甩掉了汉军的追击,也拉开与汉军之间的距离。
也许,是项羽运气不好。
或许,是上天真的要灭项羽。
项羽逃到阴陵,对地形不熟悉,迷了路,问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田父(田间老头。
因为这个人的出现,改变了项羽的命运,留下了一个成语:乌江自刎。
用脑补,就会出现一个状况。
项羽迷了路,就会问田父:这是哪里?他要到哪里去。
田父回答很简单:往左。
项羽率领骑兵根据田父指的路线走,陷进湖沼地带。灌婴又追了上来,导致项羽错过了逃生的机会。
这里有个问题:田父是谁?他为什么会骗项羽,胡乱指路。
如果不是田父,项羽不会走进死路,也不会被汉军追上。或许,项羽就能安全抵达江东,以长江天堑,割土封王。项羽也不会乌江自刎,落得英雄悲剧。
田父为什么会欺骗项羽,胡乱指路,有以下观点:
1韩信十面埋伏之中的一环。
2项羽不得民心。
3项羽问路,态度不好,令田父生气。
4太史公虚构了一个人物,就是为了突出一点:勾勒出项羽败亡的细节,进而得出是上天要灭项羽。
这四个观点,那个更有说服力?
其实,都不好论证。毕竟,那个时代,离现在都很遥远。司马迁都没弄清楚,为什么田父会欺骗项羽。这个问题,我去弄清楚,也很难。
因为田父在这个节点出现,项羽的命运被改变。项羽前面没路跑,后面又有追兵。
项羽引兵而东,至东城,且战且退,只剩下二十八骑跟随。项羽见跑不动了,汉军势众,他做了一个决定:不跑了,与追军开战。
为了鼓舞士气,项羽来了一段即兴演讲。
他先说了自己的军功: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后,说了为何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在项羽眼中,他之所以这样,不是自身因素导致,而是上天欺他。为了表明他说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他做了一个决定:用行动说话。
项羽打算用二十八骑,对战数千汉军。这看上去,是以寡敌众,很难取胜,也是自寻死路。项羽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他的个人能力。打赢了,就更能说明不是他个人问题。
若打输了,他,就以死,证明决心和胆量。
在项羽眼中,是不会出现‘输’这个字。
项羽又说了这样一段话: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些将士,都是誓死效忠,且跟随项羽征战存活下来的精锐。他们崇拜项羽,对他说的话,深信不疑。
于是,项羽做了这样的战略部署:将二十八骑分为四队,每一队都有一个领头人。
接着,项羽发挥了个人英雄主义,率领着二十八骑,冲进汉军阵营。
汉军仗着人数众多,多次将项羽围困。毕竟,他们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就靠项羽,怎会让他跑了。
汉军人人奋战,要擒杀项羽。
项羽为了振奋士气,呐喊一声:吾为公取彼一将。
项羽乃西楚霸王,武力惊人,所到之处,皆所向披靡,遂斩汉一将。
项羽斩汉将,不仅激发了楚军士气,还震慑汉军。其中有一个汉将的表现,被记录了下来。
这个人叫杨喜。
杨喜因为斩杀项羽,被封为侯(赤泉侯,19户。他也是历史上,抱大腿而出名的人物。他的后人有两个皇帝,十二个丞相。其中,三国时期的杨修,隋朝(杨坚、杨广都是他的后人。
杨喜的兄长叫杨熊,他在杜县投奔汉高祖刘邦,被任命为郎中骑。
后面发生的事情,史料没有记载。但,他归属于灌婴。灌婴做的那些事,他应该都有参与。只不过,他取得的功劳,被灌婴淹没。
这一次,杨喜参加了追杀项羽的行动。
当他看见项羽,率领二十八骑,反杀汉军,斩杀一汉将,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
《项羽本纪》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这段话说明,项羽能打,真能打。以寡敌众,不逊于色,配得上西楚霸王的威名。
项羽也用斩杀一名汉将、一名都尉,反复冲杀,击杀汉军数十人,证明了他说的那句话:非战之罪,乃天亡我。
由于项羽出色的个人英雄主义,成功感召了楚军上下。楚军人少,却个个奋战。等到项羽突破重围,抵达乌江,只阵亡了两人。
项羽注定是穷途末路,他又上演了最后一出戏:乌江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