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挑选两千名轻骑。
这两千骑兵的任务是手持汉旗,走小道,迂回赵军侧翼,占据高地,观察赵军情况。趁着赵军倾巢而出,袭占赵军大本营,切断归路。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旗帜。
2背水列阵。
韩信率领两万人,趁着夜色在绵蔓水东岸,背水列阵。他这样做是为了达到一个效果:告诉赵军主将,他不会用兵,进而迷惑赵军,助其轻敌。
随后,韩信选择一个决战时间:晨曦微露。
陈馀见韩信布阵,第一个反应:韩信置兵与死地,不会用兵。
毕竟,兵法上是这样说的,‘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之举,反其道而行。
接着,韩信使劲伪装自己,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效果:让外界知道,他不会用兵。
准备就绪,一场大仗即将来临。来看看,韩信这个军事天才,个人的出色表演。
韩信亲率仪仗鼓号,与赵军交战。一打就败,为了演技逼真,他特意留下惨败的迹象:扔掉旗鼓仪仗。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对于将帅而言,帅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是要用生命来守护。旗在,人在。旗丢,人亡。
对于交战双方,能够缴获对方将旗、战鼓,这都是大功一件,会得到重赏。
韩信丢掉将旗,向后方逃跑。他也将逃跑发挥得淋漓尽致。毕竟,逃跑是一门极高学问。你跑,要让别人知道,是真的跑。否则,你跑,别人不上当,就不会追。
如何让对方知道,你是逃跑,而不是战略撤退,这很关键。
韩信表演相当到位,对溃败逃跑,有足够深研究。他做出很多迷惑性动作。不仅丢盔弃甲,还丢掉旗鼓仪仗。
由于韩信表演相当到位,陈馀见状,认定是溃败。随后,陈馀下达一个命令:全军追杀汉军,一鼓作气,将他们赶到河中喂鱼。
然而,出现了一个现象。赵军将士,为了争夺旗鼓仪仗,阵型大乱。陈馀也不知道,他所看到。正是,韩信故意演出来给他看。韩信做这么多假动作,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韩信退到绵蔓水岸边,没有退路,他要做一件事:如何阻止溃败之势蔓延。
撤退,政令没有及时传达给三军,真的会出现溃败。尤其是战败时,只顾着逃命,谁会去听主将下达的命令。
韩信不愧是杰出的将领,不仅装出溃败迹象,还在最短时间内,扼制溃败,守住阵型。
然后,韩信开始反击。
韩信是这样做的,分了几步走:
1正面与赵军搏杀。
韩信退到河水边,再无退路。这就会有两种选择:要么,跳入河中,主动喂鱼。要么,提高战斗力,与敌拼杀。
汉军选择了后者。
这也是韩信,留下的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汉军将士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战,个个拚命,赵军凶猛的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
韩信利用将士求生存的心里,开始正面阻截赵军攻势。他告诉全体将士一个道理:此战不胜,就是死。
2二千骑兵,突袭赵营,拔下赵军旗帜,换上汉军旗帜,切断归路。
韩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出汉军大胜的假象,扰乱赵军士气。进而,一举破赵。
陈馀正面击不溃韩信摆下‘背水阵’,又被赵军切断退路,赵营失陷,还有军中旗帜变成汉军。
陈馀看到这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赵王歇及朝臣被俘,他输了。
赵军见状,士气大乱,顿时,纷纷逃命。追击战,演变成被追击。一旦军心乱了,就很难成事。
陈馀连杀数人,亲自督战,也不能震慑将士逃命,扭转局势。
韩信趁着这个机会,全力反攻。就这样,韩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一举攻破赵军,扭转战场局势。
陈馀逃到泜水岸边,无路可逃,又被汉军追上。大量赵军,被水淹死,不计其数。
韩信背水一战,一举歼灭赵军主力,斩杀陈馀,擒杀赵王歇。
强大的赵国,就这样被韩信平定。
接下来,他又会将进攻的新目标,对准哪国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