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刘邦关中王美梦(2 / 2)

史料记载,刘邦说了这样一段话: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刘邦先摆出一个观点:楚怀王为什么派我入关?不派项羽?

然后,给不一个答案。

因为我是宽厚长者,项羽残暴滥杀。进而表明一个观点,我不会杀子婴。

接着,刘邦打出感情牌,说不能杀的原因:子婴主动投降,杀了他,不吉利。

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你看子婴,好可怜。我下不了手。

刘邦在部将皆说杀的情况下,凭借一己之力,力排众议,不杀子婴。从这件事,说明了两个观点:

1刘邦在这群人当中很有威望。他说不杀,没人敢说杀。

2刘邦遇事冷静,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强。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有君王气度,是个有想法的人。如果说刘邦是的痞流氓,他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觉悟。

刘邦入咸阳,因为精彩的演说和丰富的表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不杀子婴,还安抚了部将。并把子婴交给部下看管,等待诸侯共同决定。

接下来,刘邦要处理第二个问题:秦廷府库里面的金银财宝,以及后宫成千上万的美人。

刘邦等人进入咸阳,看着奢华霸气的秦殿,还有从六国收刮来的奇珍异宝,以及目睹秦廷绝色美人。

没读过书的人就会发出感叹:哇塞!真壮观!

我去!真好看!

刘邦等人,就是这种反应,发出感叹:做皇帝真好。

这一刻,刘邦彻底沦陷了!

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刘邦面对成千上万的绝色美人。刘邦眼花缭乱,打算体验一下帝王生活,下榻秦宫。

刘邦尚且如此,享受人生。诸将、军队失去约束,城中还混有盗贼,打家劫舍,争抢财物。咸阳城,乱了。

这时,一个人保持高度清醒,他对刘邦等人,这些行为看不下去。这个人就是樊哙。

樊哙没读过书,是市井之徒,以屠宰为业,他劝刘邦不要留在宫中,说话却没有抓到点子上。

他问刘邦想不想拥有天下?

是想成为富家翁?

说秦宫里面的东西,导致大秦亡了天下。

然后,樊哙给出建议: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听了,不搭理樊哙。他从东边一路向西,吃了好多苦,才打到咸阳。他是胜利者,不该享受吗?

樊哙心急,也解决不了问题。樊哙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良。

张良是文化人,见到刘邦说了几句话?

你为什么到这里来:秦无道。

你来这里做什么:为天下除暴秦。

除暴秦之后应该做什么:宜缟素为资。

你现在是怎么做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

你这样做的后果:助纣为虐,你就是下一个暴秦,被诸侯共同讨伐对象。

然后,张良说了一句名言: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

张良不独揽大功,又送了一个人情,让刘邦听樊哙之言,不要住在宫中。

这就是刘邦入咸阳,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去留。

张良说中了厉害,刘邦还听说咸阳乱了,立马做了一个决定:亲自做表率,离开秦宫。

随后,刘邦又做了几件事:整饬部队、封存府库、撤出咸阳、还军霸上。

刘邦知错能改,所以能得天下。后来,闯王李自成打进北京,忘了初衷,纵容部将烧杀抢掠,最终丢了天下。

进入咸阳,值得提一个人,他就是萧何。

就在刘邦下榻秦宫,部将抢夺财物,萧何干了一件大事:保存了部分文化典籍。(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进而为刘邦打天下,尤其是楚汉相争,留下了第一手资料:知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为了稳定关中局势,刘邦下达一个命令,废除秦律,实行约法三章。这三章,指的是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刘邦召集豪杰,先表达对他们遭遇暴秦的同情,说了一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接着,刘邦告诉他们楚怀王之约。他来关中是除暴秦,拯救百姓。同时,也告诉他们,他即将是关中王。所说的话,具有法律依据。

然后,安抚他们,不要恐慌。刘邦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刘邦这些措施,得到一个效果,关中百姓都想刘邦当王,出现了一个现象:箪食壶浆。

刘邦功课做得好,没有接受,还说了一句话:我粮食够吃,不用你们破费。

此时,刘邦犹如关中王自居。从公元前26年十月-十一月,是他在关中最快乐的时光。

因为做错了一件事,得罪了一个人,让他美梦破碎。

那人喊了一声:刘邦,你高兴太早了。

别忘了,还有我!

项羽,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