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定陶之战(2 / 2)

话说,东阿之战,章邯退守濮阳。项梁让刘邦和项羽率军攻打秦军薄弱之地,扩大战果,孤立濮阳。

雍丘之战,李由这种有级别的大人物战死,推动反秦大业,进一步发展。

项梁看到亡秦,振兴楚国的希望。‘亡秦必楚’,这四个字,将会在落到他的身上。

于是,项梁号召诸侯,西向亡秦,马踏咸阳。

此时,赵国公子歇成为赵王,赵地民心大定。齐国田荣回国平定叛乱,扶持田儋儿子田市为齐王,自封为齐相。齐国民心安定。

田荣虽平定叛乱,扶持侄儿为王。但,叛乱主要人物,齐王假逃到楚国,田间、田角逃到赵国。

齐国救魏,田儋战死,国内才出现叛乱。西去伐秦,叛乱这种事,会不会再次发生。田荣拿捏不住,他也不敢离开。

叛乱主要人物,没有抓到,这也是安全隐患。

项梁感到很失望,齐赵解决了自己的问题,都没有响应他西向伐秦的号召。

当然,田荣没说去,也没说不去。项梁解救齐国东阿之围,不去,会落下忘恩负义的话柄。去,国内隐患,没有彻底解决。

田荣见识到秦军的强大,亲眼目睹了兄长战死,也经历了齐、魏、楚联军惨败。

东阿,击败章邯。但,秦国总体实力很强,不好打。田荣只想保住齐国,不想西去。

面对项梁伐秦号召,田荣是聪明人,不会直接回答,去,或者不去。为了掌握话语主动权,他给项梁出了一个难题:我去也可以,你也要表明合作的诚意。

田荣提了一个条件,让楚国送回叛乱主要人物:伪齐王田假。

为了加大条件难度,田荣还有一个附加条件:让赵国送回叛乱主要人物田间和田角。

齐、赵、楚都是盟友,是兄弟。他们地位平等,不能干涉他国内政。

项梁能够做的,最多把逃亡楚国的田假送回去。至于,逃亡到赵国的田角和田间,他是不能做主。

项梁从这个条件,看出了田荣的心意:不想合作。

成年人的交流方式很简单,不爽快答应,就等于拒绝。只不过文化人田荣,拒绝手段相当高明,还是名正言顺。

项梁也是聪明人,看出了田荣有意为难,明显是不想合作。项梁也要发表言论,谴责对方。

项梁先摆明一个不能杀的原因: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

进而表达一个意思:你喊我杀,我就杀。你是在教我做事!你来就来,你不来就算了。想要教我做事,你不够资格。

田荣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果断的选择不来。合作需要有诚意,田荣看不到楚国的诚意,那就不合作。

项梁有自己地的考虑。田荣也有自己的考虑。两个人站立角度不同,考虑问题方式不一样,最终没能达成合作。

当然,成年人还有一种交往方式:不会直接撕破脸面。

项梁继续去做田荣思想工作,喊他一起伐秦。田荣也让人去做项梁思想工作,希望对方明白自己的难处。毕竟,项梁有恩于他,再上对方能力很强,名声显赫,不能决裂。

双方使者,你来我往。

后来,刘邦也遇到项梁这种问题:他喊陈馀一起打项羽。

陈馀提了一个条件:要张耳人头,才出兵。

刘邦是这样做的:找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很像的人,杀了,把头送过去。

陈馀才出兵助汉伐楚。

刘邦为了解决目前遭遇到的困境,争取盟友,又不想违背初心,采用了欺骗手段。

这不能说项梁做事不够圆滑,刘邦做事手段高明,懂得变通。毕竟,项梁是贵族,有贵族精神,是做不出这样的事。如果项梁这么做,反而不是项梁。

项梁通过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盟友靠不住。

伐秦,只能依靠楚国的力量。

因为齐赵不出兵,项梁很无奈,一场新的大战拉开了帷幕:定陶之战。

这场大战,导致了一个人战死,差点让反秦大业,中道崩殂。

他,就是项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