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召集部将及楚地反秦将领在薛地会盟,来了很多人。让项梁没想到,有一人不请自来。他就是刘邦。
刘邦来了,还带来一百人。这,一百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骑兵。
史料没有记载,刘邦带的这些人当中,包含了谁。但,可以脑补一下。
刘邦去见项梁,做了最坏的打算:回不去。
既然能够想到最坏的问题,就要准备解决问题的方法。刘邦手底下将士近万人,却只带一百人前去赴会,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好解释,刘邦是去赴会,不是打架,人带多了,反而还会引起不必要误会。但,如果是有去无回,那就要安排好接应。
曹参、周勃要干什么!
樊哙要做什么!
萧何也不能闲着!
吕氏兄弟不能说,刘邦你去吧!还要加一句话:放心去。
张良见刘邦深陷囵圄,总不能不想办法。
周昌、周苛两兄弟,也不能干等着。
刘邦一切安排好了,才有胆量和底气,来见项梁。这一百人,应该是忠于刘邦的护卫,且都是精锐。不说以一敌十,以一敌二,是绰绰有余。至少,能够带着刘邦逃跑。
刘邦前去赴会,回不来,谁去把他接回来。
面对项梁等人,谁替刘邦说话。又是谁,教他临机应变。
虽然,史料是一笔概括,没有交代详情。但,这些事,定是有的。
跟随刘邦去赴会的人应该有:张良、樊哙、夏侯婴、奚涓。
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人:曹参、周勃。
驻守大本营的人:吕氏兄弟、萧何、周氏兄弟。
一切安排好之后,刘邦才能安心上路,才能放心的去见项梁。如果项梁要对刘邦发难,也会遭到顽强的抵抗。
接下来,看一看刘邦如何渡过这次危机。
刘邦按照项梁制定开会的时间,准时达到薛。这点,令项梁很意外。同时,项梁也佩服对方的胆量。
刘邦来了,倒也省了项梁很多事。
项梁看着刘邦,心中的第一反应:你还敢来啊!
刘邦心照不宣的答:是的!我来了,你能拿我怎么办。
这也是项梁和刘邦第一次见面,所以,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只会通过外貌、衣着、言谈举止。要想进一步交流,只能深层次的了解。
项梁对刘邦的第一印象,应该不错。
刘邦对项梁的第一印象,也挺好。
两人相见,总要说点什么。比如自我介绍啊!反秦经历什么的!你崇拜我,我久仰你。总之,见面的时候,要和和气气。心里面盘算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刘邦去见项梁,已经做好最坏打算。毕竟,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景驹的部下。
景驹倒下了,项梁会如何对刘邦,这都是未知数。
项梁没有对刘邦的身份,感到介意。相反,项梁表现出很大度,欢迎刘邦的到来。
紧接着,项梁抛出这次邀请众人来参加会议的主题:立新的楚王!
陈胜死了,反秦大业,陷入困境。当务之急,是推举一位新的楚王,继续凝聚民心,将反秦大业进行到底。
张楚政权倒了,反秦斗争陷入低迷。项梁召见部将,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时候,一人站了出来,他就是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4年,是居鄛人,平时在家,好出奇计。陈胜大泽乡起义时,他已经七十岁了。按道理说了,上了年纪,就应该在家休息,颐享天年。
这位老人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他要折腾。天下英雄都在反秦,他也要献上一份力。姜子牙八十岁打天下,他七十岁怎能服老,也要打天下。
当听说项氏在薛召集楚地部将,商议如何应对张楚政权覆灭的方针和策略,重塑大楚男儿抗秦伟业。范增也前来,面见项梁。
在范增眼中,天下豪杰,不过都是宵小之辈。唯有项氏,根正苗红,才是真的为天下。只有项氏,才能承担起反秦大业,拯救天下。也可以说,范增之所以出山,是因为他等到想要效忠的主君:项氏。
项梁等人见到七十岁的范增是什么表情,有什么言行不得而知。但,范增用他的精彩演讲,征服了项梁等人。
来看看,范增这位老人的精彩表现。
范增认可张楚政权的重要性,是陈胜点燃星星之火,拉开反秦序幕。同时,也分析了陈胜失败的原因: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
范增又表达一个观点,论证为什么星星之火,在楚地点燃,进而呈燎原之势的原因,喊了一句口号:秦灭六国,楚国最冤。
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性,范增引用楚南公喊出的一句口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紧接着,范增论证为什么项氏在吴中起义到横扫江北,各路豪杰前来投奔的原因: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认为他能复立楚国社稷。
最后范增,提出反秦策略,解决立谁为王的难题: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后裔。
陈胜的死,让后来的人看到一个信号:贫民当王,是不能推翻暴秦,这条路是行不通。天下百姓,还是心系六国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