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辅默然,过了一会,才改口说道,“那位永昌皇帝怎么说?”
吴襄皱着眉头说道,“他要我和陈名夏一起去劝降你二哥。”
吴家此时一堆亲戚在清军那里做官,包括吴襄长子,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吴三桂的老上司洪承畴,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等等。特别是祖大寿,祖大寿自降清之后就在清廷的要求下多次给吴三桂致信,劝说吴三桂降清。
除了亲戚的原因,吴襄打心里不想投靠李自成的重要原因是他始终认为顺军就是一伙流寇,不可能是清军的对手,成不了大事。
原本吴家打的算盘是让吴三桂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京城明军崩得这么快,这导致原本想慢悠悠行军以求从崇祯帝那里捞取更多好处的吴三桂一时傻住了。
这时候吴家就不得不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中选一个了。
毫无疑问,吴家在大顺和大清两者之间更加看好大清,但由于之前明军丢北京丢得太快导致现在吴家几十口人都困在北京城中,吴襄不想当忠烈的话只能想办法拖住李自成。
不过吴襄和儿子吴三辅还没想好怎么应付李自成的时候,急着做出功劳的陈名夏已经赶到了吴府。
陈名夏见到吴襄之后带着羡慕的口气说道,“吴总兵,如今新皇登基,正是获取功名之际,若是吴总兵能劝说关宁军来降,吴家一门双侯不在话下,要知道,刘宗敏,李过这些一开始就跟随陛下的元勋现在也是侯爵。”
吴襄听了之后有些纳闷,怎么李自成不当面把条件和自己说清楚?
平心而论,如果陈名夏没有说谎,李自成这个条件确实相当优厚了。
但是吴襄总觉得李自成这个狡猾的流寇头子在进行一场自己还没悟到的阴谋。
想了一阵没想出所以然的吴襄只得装作一副惊喜的样子,说道,“陛下果然大手笔,我这就写一封书信,劝犬子带兵来降。”
陈名夏点点头,李自成对他说过,只要这事一成,他就提拔陈名夏进入礼部。
此时礼部可是香饽饽,在陈名夏看来,新朝建立肯定会大开恩科,到时掌管科举的礼部肯定大有可为。
因此他急于把此事办成,况且在陈名夏看来,吴三桂没有理由不投靠新朝,除非吴三桂头皮痒了想剃头。
吴襄看陈名夏一脸毫不掩饰的急切,有些无奈,只得当即让吴三辅拿来笔墨纸砚,立刻写起劝降书,和历史上一样,吴襄怕吴三桂没想明白,特意提了一嘴:
【关宁军与建奴血海深仇,决不可听信建奴之花言巧语,切记】
陈名夏没有在意吴襄写的劝降书的内容,吴襄是武举出身,在陈名夏眼中属于武夫一档,在他看来,武夫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怎么样。
在吴襄写完之后,陈名夏对吴襄说道,“吴总兵,实不相瞒,陛下已经说了,我们前往招降之后,陛下会下诏给辽兵及其他战死辽东的英烈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到时全京城的官员都会参加。”
说着陈名夏感慨道,“陛下可是给足了关宁军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