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直播专访(求订阅!)(1 / 2)

第503章直播专访(求订阅!)

方子业一直在提的是我们,而不是我。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聂明贤,方子业紧接着道:“聂师兄是我们团队微型循环仪改良的主要负责人,我只是参与了前期的探讨。”

“循环仪改良的过程,遇到的困难,数据的分析和统计,都是由聂师兄还有我的一位师弟合力完成。”

“所以,聂师兄,还是由你来给各位老师分享吧。”

聂明贤坐在了方子业的左手位置,闻言先错愕了一阵,看着黄记者的镜头移转过来,马上道:“子业,你这就有些太谦虚了。”

“我们一起改良的过程中,我只提供了思路,你提供的是理论支撑和理论分析,每次遇到了难题,比如说上次我们要在循环仪里加微型泵。”

“还比如直径可变性单向阀门的改良,都是你提供的理论指导,这个你不能因为裘老师在这里,你就故意往我的脸上贴金。”

“你这是让我摘桃子可就没意思了。”聂明贤说得很直白。

聂明贤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瞬间就引来了裘正华的好奇:“哦?小聂,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团队的人,还有人与我?

聂明贤闻言稍尬:“……”

聂明贤以为裘正华还记得他,并且认出了他,可没想到,没有了汪老院士这位引荐人,他聂明贤连屁都不是。

这才过了多久?

方子业看出来了聂明贤的尴尬,就赶紧解释道:“裘老师,聂师兄是京都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的博士。”

“目前是我们组非常重要的团队成员和贵客。”

聂明贤身兼两层身份,一个是团队成员,另一个就是协和医院的博士。

方子业如果想要与聂明贤以后继续待在一个团队,就得直面这个问题,让聂明贤明明白白地做出选择。

方子业当初都知道强力举荐袁威宏为了兰天罗而去主动争取,如今的方子业为了聂明贤这么一位猛人,没有理由无动于衷。

裘正华闻言目光瞬间一亮,仿佛石化的雕像被激活过来。

聂明贤闻言再次轻声解释道:“裘老师,我们年初的时候还见过面的,那时候是和汪老师一起……”

谷元东立刻库库库笑了起来。

心思一动,便插嘴道:“行了行了,叙旧的话就少说,我们今天不是来谈感情的,讲专业。”

开玩笑,这个团队的人如果可以挖走的话,谷元东绝对有实力将其打包了,谁也别想挖开任何一个人。

什么叙旧都不应该存在。

当然,裘正华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回避了见过但没认出来的尴尬。

方子业依旧是把位置让了出来:“聂师兄,还是你来给几位老师分享吧,毕竟我现在是住院总。”

“更多的精力在临床,对于课题的经过,都没那么熟悉。”

“平时我们的探讨,也多是临场发挥。”

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方子业连设备的详细数据都记不全,每次都是以强大的血管外科基础理论来一起讨论。

让方子业来分享,就只能是夸夸而谈。

固然,如果没有方子业的话,这个课题在中南医院是做不下来的,因为即便是血管外科的主任,未必能有方子业如今这么强的知识储备。

技术到了5级和理论到了5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也是方子业如今才明白的道理。

于外科而言,操作大于理论,很多老教授的理论也就是在4级左右徘徊,够用就行。

真正5级厚度的理论,或许只有极少数的顶级教授才有可能达到,全临床医学行业都是凤毛麟角。

方子业之所以有这样的推测,主要是看到了邓勇教授和段宏教授两位创伤外科的大教授,在推行原创方面都略显吃力。

可于他方子业而言,自从创伤外科基础理论到了5级之后,可以发现,现在的很多理论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倒也不是漏洞,是认知不清晰。

课题数量超多……

聂明贤也没再纠结,于是便将整个课题的发生,发展,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的解决方式,都一一慢慢阐述了出来。

如今的聂明贤,远比之前自信,侃侃而谈。

过程中还引进了一些趣事:“我记得有一次,因为我在临床上只担任一个组的临床手术嘛,基本上每周就只有一个到两个手术日。”

“我们的另外一个团队成员也是如此,可子业却担任了三个组的技术指导,理论上是每一台手术都要上台。”

“然后我和天罗就被一个问题困了几天,过程中想要自行解决,但没想到解决办法,而找到了子业之后,就很成功的解决了。”

“目前,我觉得子业应该算是四边形战士,除了器械改良、数据统计不冒尖之外,医学基础理论、临床操作、细胞基础实验、动物试验模型的建立,都是接近全世界最顶级的水平!”

聂明贤毫不掩饰自己的夸奖,把自己对方子业的认识述说到了众人面前。

聂明贤分享的过程中,众人全程皆是沉默。

直到聂明贤说完了最后一句后,孟嫦祎才举起了话筒,先笑了起来,露出修长的脖子,对着聂明贤道,普通话非常精准:

“几位教授,刚刚聂主任所分享的内容太专业了。”

“这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非常不容易理解,不知道两位老教授可不可以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将其翻译一下?”

孟嫦祎属于丰腴类型,身材有肉,腰臀比非常好,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画着淡妆,比较知性。

孟嫦祎知道这一次的专访,遇到的含金量最高的,可能就是方子业团队以及这次的两位院士参与的专家团了。

之前方子业和聂明贤说过了与裘正华有一面之缘,因此几个老教授把目光移向了裘正华。

裘正华摸了摸自己的麻白发,长得颇像专家汉子一般的他,一本正经地回道:“如果非要通俗的理解这个微型循环仪的话。”

“它可以说是四肢的临时心脏,可以给断肢进行临时供血。”

“它里面有一个泵啊,这个泵就如同心脏一般节律性的跳动,维持血液循环。”

“而且泵里面还可以添加营养物质和一些药物,用以提供营养,对局部进行冲击治疗。”

“即便是已经堵塞的血管,都有机会被溶栓再通,而完全不用担心对全身的再灌注损伤……”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改良和发明。”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直接系利用的工具,不是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操作手法。”

“这怎么理解呢?我要打一个比方。”

裘正华应该是经历过非常多的采访,因此,在采访的过程中,非常轻易地就掌握了节奏。

而且随着他说话,分享的内容仿佛起伏有秩序一般地将人带入进来。

“比如说,普通人对于车辆修理是不太懂的,但普通人对于车辆的驾驶,都是可以驾驭的。”

“意思就是,你不用会修车,也不用会组装汽车,给了你一辆汽车,普通人就可以使用。”

裘正华紧接着又解释:“当然,这一个器械也不是普通人就可以使用的,它的使用范围,局限在专业的骨科医生人群。”

“我们很多手外科和创伤外科的医生啊,如果有了这个器械,他们就可以很轻易地完成保肢术了,这会大大地减少截肢率。”

“孟记者,我不知道您对截肢患者的生活状态有没有什么了解。”

孟嫦祎和旁边的黄记者闻言脸色当即一暗,孟嫦祎点了点头,语气微变道:“裘教授,我们来中南医院之前,走访过京都和汉市的残联。”

“我知道,不管是双手也好,还是双脚也好,对人体而言,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裘教授,刚刚聂主任所说的这些数据,能不能宣示,我们的改良已经成功了,以后很大可能应用于临床?”

“如果要应用于临床的话,又是哪些医务工作者用呢?”孟嫦祎循序渐进地问。

其实孟嫦祎这个问题,裘正华都已经回答过了。

不过毕竟孟嫦祎不是专业人士,对专业病种的理解肯定不如方子业等人。

裘正华没再继续回,而是示意谷元东老教授发言。

谷元东则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这种微型循环仪,可广泛地用于多种外伤创伤患者。”

“不仅仅是创伤外科的医生,还有手外科的医生。”

“差不多所有比较成熟的手外科医生,在这样的器械帮助下,都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着需要抓时间去做的一些术式,这样更能提升手术的质量。”

“根据刚刚小聂分享的一些数据而言,如果微型循环仪在临床试验中,仍能保持同样的数据,甚至稍微少一些,只要差距在一定范围内,都是巨大的成功。”

“所以我很期待它能提前面世。”

“甚至啊,我很欢迎方医生还有聂医生,能够将华山医院作为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第一批基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