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写大明工业要术似乎并不顺利。”
朱标转而对着萧寒问道。
“嗯。”
“工学这东西最注重实践,我这样对着白纸干自己写,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怎么写清楚。”
“看来,这大明工业要术也得拆分才行,本来我寻思是先把理论弄出来再全盘实践,结果一写上发现有些高估自己了。”
“看来还是得两条腿走,一步理论,一步实践才行啊。”
“这样吧,我们先大规模建造一批炼铁的高炉,将这作为实践的第一步,把咱大明的钢铁行业升一下级,关于这部分工学要术我已经写出来了。”
萧寒微微揉了揉眉心。
“炼铁?”
“炼铁行啊,咱大明现在其实非常缺钢铁,农具要用,保持将士们的战斗力要用。”
“这样吧,我让单安仁那边集结一下咱大明最好的一批铁匠。”
朱标赞同开口。
“铁匠…”
“也行,后面应该还需要他们帮忙。”
萧寒微微点了点头。
其实到了大明时期,炼铁的技术已经颇为成熟了,所差的还是一个问题,基本都是铁匠铺型的小作坊,没有大型高炉铁。
一方面,这个时期没有鼓风机,最先进的鼓风方式就是用水力带动进行鼓风。
这项技术,早在宋朝的《农书》便已经被提了出来。
不过,水力肯定是要受到水的限制,需要的水力越大,就要要求水的湍流。
而水湍流的地方,一般都没什么人,自然不会有人为了水力跑去那里打铁。
这也就导致了铁匠这门手艺,处于了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只能靠着小炉,甚至很多时候都要人力拉风箱,火力,风力,都不是很足,还要后续加工才能用。
铁匠的状态也给了富商们一种认知,炼铁就是靠手艺的,不是能大规模赚钱的生意。
这种状态,自然无法带动高炉的发展,进行钢铁量产。
不过,萧寒萧老板可不管这些,他要搞就搞大的。
“这一次,你打算要哪里的地?”
朱标继续对着萧寒问道。
“嗯,这一次我不要应天府的。”
“应天府的长江水流太平缓了。”
“我要把大规模设立高炉炼铁的地方选在水力充沛的地方。”
萧寒开口说道。
要做就要一步到位,直接把水力加大摒弃人拉风箱这种方式,把炉温拉上去,省事又省力。
“啊?”
“选这样的地方打铁,啊不是,炼铁?”
“那原料和成品的运输都很不方便啊。”
朱标有些犹豫道。
“这个…”
“确实得好好设计一下,其实…也不一定非的长江,其他小一点的江河也行。”
“我是这样想的,咱们在水流相对平缓的挖一条与下游湍流区段平行的小河道,船运到这一段,专门把铁矿石用竹筏从上面顺下来用网截住,这样的河道水力不小既能用来运送原料,还能直接用来炼铁,然后我们把成品再通过河道送出去。”
萧寒微微想了想说道。
这想要大规模建立高炉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是没有动力来才显得过于尴尬。
其实萧寒是有过弄蒸汽机的想法的,不过蒸汽机多少有些精巧了,就算知道图纸也不是那么好造的,萧寒研究了两下,研究不出来,就去干别的了。
“你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啊。”
“按照你的这个设计这要是多建一些,要是想能供应上这么大的水车并排话,怕是需要至少十米宽的河道。”
“多建高炉,就要引更多河道,都要赶上挖运河了。”
朱标拿起萧寒的图纸,嘴角一阵抽搐。
第一次,他感觉萧寒的决定有点不靠谱。
“不过倒也问题不大,这些天北境互市确实赚了不少,拿来搞建设应该也够了,但应该建不了很多。”
朱标想了想又开口说道。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相信萧寒,主要是,朱标感觉高炉这玩意若是真能批量存在的话,大明的钢铁产量都能翻上几番,所以这一波是值得投入的。
当然,这还得是萧寒要干才行,换一个人,朱标估计直接把人打出去了。
高炉很好用,但是如果这个大工程的钱你出的话孤就配合你,谢谢。
“咱们把现在手里能调动的钱合在一起算一下,看看最多能建多大规模的水力高炉厂。”
“这算是英国公府两个产业链的收入。”
萧寒无奈开口道,翻出了自己这边的账目,这一次看来只能哥俩一起搞了。
他已经在设计的时候把炉子尽量弄小一点了,结果投入还是让人头皮发麻,直接就相当于一项大工程了。
而且,因为水力存在随时间变化的不稳定性,之后怕是还需要铁匠进行打补丁。
只能说,效果会比小炉子好,能省不少力,但在没有鼓风机的情况下,却是还完全提升不到工业时期的程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