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想讲道理,便讲道理,又扯我作甚?”
“你这不是逼着老大抽我?”
随即,朱樉的嘴角微微抽动,便是与朱老四一同看向萧寒,眼中皆是闪过一抹埋怨之意。
“就是就是。”
朱棣也是有点不开心的看向萧寒道。
当然,这几兄弟玩闹归玩闹,但绝不会真的怪罪萧寒,要不然,萧寒也不会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呵呵。”
“我又不是没去过大本堂,你们俩可真是气的李希颜夫子头痛。”
萧寒呵呵冷笑一声,便又是转头看向朱标道:“所以,伱想想你这两个弟弟,皇宫名师辅导,当世大儒,可这有什么用,读书最重要的便是刻苦。”
“但读书更多的是枯燥,每日面对文章,如果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自内心收发而动,那便是永远不得精髓。”
看向沉思的朱标,萧寒都是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读书,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其一,学无止境。
其二,枯燥乏味。
特别是对于古代,想要出人头地,无非就是做官,而想要做官的首要条件,就是读书写字。
所以,这座天下的寒门子弟,都在翘首以盼,盼望科举的开启,盛世的降临,那他们都可以一展所长,施展心中抱负。
可这些都是寒门子弟,那普通百姓,又该如何出头?
况且,一昧的种地,大半生都用来种地,一代又一代,重复又重复,那这座天下,什么时候才可以富裕起来?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能读得懂书,他们才会继续读下去,若是读不懂,他们也会劳作,为了活命,他们知道该怎么选择。”
朱标看向萧寒轻轻点头道。
他们这帮兄弟,除了老四朱棣,都经历过乱世,易子相食,已然是屡见不鲜之事,可这也不过是为了活命。
所以,不论要干什么,都有一个前提,那便是吃饱饭,而若是连饭都吃不起,更何谈其他?
“嗯,就像我刚刚说过,这从来都不是一道必选题。”
萧寒仍然是点头道:“这天下,还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吃饱还是个问题,何谈读书?”
“至于洪武拼音,是一个漫长且坚定的过程,所以,前期的推广,效果可能并不佳。”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只编撰出了洪武拼音,对于字典,仍然还在构思之中,因为我们要明白,当下百姓的需求。”
萧寒指向天下,神情淡然道:“一日三餐,衣食无忧,才是强国之根本。”
“嗯。”
朱标几兄弟皆是重重的点了点头,饿肚子的滋味,他们都曾经历过,永远无法忘怀,所以,能让百姓吃饱饭,这更是重中之重。
“你一向喜欢假如,那我们假如一下,未来的大明,百姓衣食无忧,幸福安康,全天下都在读书识字,那田亩怎么办?”
但随即,朱棡微微思索了一阵,方才看向萧寒,继续问道:“届时,百姓家中粮食富裕,田亩荒废,又当如何?”
这倒不是朱棡考虑的深远,而是眼前的萧寒,莫名的给了他一种自信,未来的大明,百姓一定可以吃饱饭,所以,身为大明的皇子,未来的亲王,为国为民,自当担忧。
“这的确是个问题。”
朱标也是深有所感的点了点头道。
“这其实很简单,回收田亩。”
萧寒不假思索道。
“怎么说?”
朱标微微挑起眉头道。
回收田亩?
难不成,还能由大明来种不成?
“既然,天下富裕,粮仓充足,百姓生活不成问题,那就收回田亩,由朝廷耕种,让他们去读书。”
萧寒依旧是想都不想的回答道。
这个问题,难道还是个问题?
后世那么多解决的办法,随便摘出来一条,都足以完善此时的大明。
“所以未来,读书识字一旦向天下普及,田亩无人耕种,便只能交由朝廷?”
朱标顿时摇了摇头道:“这恐怕不妥吧?”
“怎么就不妥?”
“你就是心里的想法太多。”
“那我来问你,现在朝廷的赋税,都有什么税目?”
萧寒的眼中又是泛起一抹无奈,随即,便是看向朱标问道。
“土地税,商税,还有盐税,茶税,酒税等。”
朱标想了一下,方才继续说道:“而土地税,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亩税,一种是丁税。”
“嗯,笼统一点,亩税是指百姓按照其耕种的田地面积和产生交纳的赋税,通常以粮食为主。”
“丁税,则是按照家庭人口缴纳的赋税,通常是以银两或者布皮等实物为主。”
“至于商税,三十税一。”
萧寒又是摆了摆手,这才看向朱标问道:“至于其他税赋,便不用再提了,我大明便是以此为主,我说的没错吧?”
“嗯。”
“没错。”
朱标又是点了点头,萧寒口中的赋税,完全就是大明现有的模式模式,也是最初定下的模式,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
“那问题来了,这样的赋税,有多少百姓能够承受得住?”
萧寒依旧看向朱标问道。
“大明,能拿得出粮食,交得起赋税的百姓,不多。”
朱标想都没想,便是摇了摇头道。
“因为百姓收入堪忧。”
“所以缴纳不起赋税,实属正常。”
萧寒轻轻的点了点头,随即,又是抬起眼眸,看向朱标道:“而这一切根本的原因,天灾人祸不断,粮食产量减少,所以才导致,百姓根本交不起赋税,就连吃饱,都是问题。”
“所以,我们为何不将天下的田亩回收,交由朝廷管理,每年租于百姓,而朝廷只收取一定的租子。”
萧寒的嘴角,又是勾起一抹笑容。
“大哥,而天下绝大部分田亩土地,皆是由豪强富商,世家大户掌控,包括我朝的官员勋贵,家中大多都有田产。”
“所以,你要是想收回田亩,就得想想,该如何面对他们?”
“况且,朝廷将田亩收回,就要直接参与种地,这与朝廷所立的法典相悖。”
朱标几兄弟浑身一震,更是连连摇头,萧寒的这个想法,太过于异想天开,一点都不切合于实际。
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毕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但绝大部分的田亩,都是属于私有,而朝廷主要通过征收赋税来获取收入,而非直接经营农田。
再者便是,这天下大部分的农田,可不是掌握在百姓的手中,而是掌握在世家大户,豪强富绅的手中,虽然,朝廷一直都在杜绝高买低卖的行为,但也架不住粮食收成不行,百姓难以活命,只得卖田,用于苟命,完事成为佃户,一辈子难以翻身,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会有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