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秣马厉兵(1 / 2)

刘秀传奇 梦回汉邦 5904 字 2023-05-18

刘演,字伯升。王莽篡汉后,刘氏二百年基业毁于一旦,他内心常愤愤不平,于是便暗中积蓄力量,秣马厉兵,以图重兴汉室江山。他散尽家财,广交天下豪杰。这时的刘演就像《水浒传》中的柴进柴大官人一样,无论是除暴安良的英雄好汉、杀人越货的亡命之徒,还是走投无路的鸡鸣狗盗之辈,他都奉为上宾,与之同吃同睡,用心抚慰。但柴进家财万贯,交结豪杰的花销对他来说好比九牛之一毛;而刘演只是个小地主,他只能卖房卖地,这就委屈了他的三弟刘秀,使其不得不从太学提前“毕业”。

刚“毕业”的那段时间,刘秀非常郁闷。执金吾做不成了,再加上家里面整天都是刘演与“豪杰”们的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声,我估计刘秀这段时间也“自甘堕落”了,很少再会去读他的圣贤之书了。有人认为刘秀是一个伪书生,根本不喜欢读书,所谓的“书生皇帝”,只不过是刘秀善于伪装而已。这是不对的,刘秀最明显的气质类型就是书生气质,在刘秀将近二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从未忘记读书,在战斗之余,他经常去收集民间藏书、遍访名士。定都洛阳后,他第一件事便是将在全国各地收集的几十车书籍运往洛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统一战争结束后,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便是听名儒讲课,数十年如一日,并乐此不彼。如果一个人能“装”一辈子,那就不是“装”了,他就是那样的人!

过了这段不长的郁闷期之后,刘秀开始重操旧业:种田。他是一个勤劳的庄稼汉,也是一个种田能手。公元二十二年,也就是刘演刘秀兄弟起兵的那一年,南阳大旱,大部分庄稼都旱死了,而刘秀的庄稼却获得了大丰收。除了满足自己一大家子甚至刘演“狐朋狗友”们的基本生活之外,竟然还有余粮。刘秀并不是喜欢种田,他有什么办法呢!哥哥不事田业,花销又大,理想又不能当饭吃,一大家子总不能饿肚子啊!但刘秀并没有获得刘演的肯定,他经常说刘秀胸无大志,就好比刘邦那个爱种田的二哥刘仲。由于这些经历,使得刘秀身上还有一种独特的农民气质:内敛、仁厚、稳重、务实。

由于刘演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小兄弟整天忙于种田,“不务正业”,他有意让刘秀参与到自己与豪杰们的“大事”之中。他经常向豪杰们介绍自己的兄弟,并让刘秀和大家一起喝酒划拳,谈天论地。刘秀并不反感,甚至还很喜欢,因为他在读太学时期就有一个爱好:喜游侠。那时刘秀与游侠们交往时可能还有点矜持,毕竟是学生,被老师发现了可能要被打板子的。现在不一样了,老师管不了了,还有哥哥的大力支持,再加上自己身上那种独特的亲和力,使得刘秀很受刘演门客的喜欢,俨然成了仅次于刘演的二当家!所以刘秀身上还有一种非常明显的侠客气质:宽容大气、侠肝义胆、绵里藏针。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柴进拥有皇帝亲赐的“免死铁券”,最后还被官府抓捕入狱,更何况刘演这个王莽的眼中钉肉中刺呢!一次,刘演的一个门客抢劫,被官府抓捕入狱,刘秀素来谨慎,害怕牵连自己,便避吏于新野。刘演门客犯法,与刘秀有什么关系呢?按照刘秀的性格,他是决不可能去拦路抢劫的。可能官府对刘氏兄弟早就“严重关切”了,正好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发现了他们“谋反”的蛛丝马迹。而这位门客素来素来敬重刘演,舍车保帅,供出了刘秀的一些不法行为。于是刘秀便去新野投靠了他的二姐夫邓晨。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邓晨是新野豪强,以上几代都担任高官高官。刘秀住进姐夫家里后,邓晨对刘秀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朝夕相处,无话不谈,甚是亲爱。一次,邓晨带着刘演、刘秀到宛城,与穰人蔡少公等人聚餐。蔡少公曾学过图谶,酒过三巡之后,他说“刘秀当为天子”。一人说道:“是国师公刘秀吗?”刘秀开玩笑说:“你怎么知道不是我呢?”大家哄堂大笑,觉得刘秀这小子看起来忠厚老实,没想到还挺幽默,唯邓晨内心独喜。

提到“刘秀当为天子”这个神秘的谶言,不得不说刘歆这个人。刘歆是楚王刘交(刘邦异母弟的后裔,其父是著名的文学家刘向。他精通天文历法、经学数学,第一次提出了31547圆周率,史称“刘歆率”,领先“祖冲之率”近五百年,是文理兼修的奇才,被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誉为“孔子之后的最大人物”。公元前六年,也就是光武帝刘秀出生的那一年,“为尊者讳”的缘故(汉哀帝名刘欣,刘歆改名为刘秀,随后这个神秘的谶言便在天下流传开来。刘歆与王莽相交甚厚,被王莽拜为国师,并结为儿女亲家(刘女嫁王子。所以一提到这个谶言,众人马上就会想到国师公刘秀。除了邓晨,我估计天下不会有第二个人会联想到名不见经传的舂陵刘秀!

等回到新野,邓晨对刘秀说:“王莽暴虐,夏天就开始杀人了,上天要亡王莽啊!蔡少公所说的话难道要应验吗?”刘秀笑而不答。当时杀人要顺应天时,所以大都“秋后问斩”,邓晨认为王莽违背天时,所以天要亡他。刘秀这次的“笑”很有深意,我估计他当时一定在想:怪不得哥哥说我胸无大志,看来“执金吾”的人生目标确实太低了!

这一年南阳大旱,民有饥色,而刘秀所种的田地独获丰收,因此刘秀便去宛城卖粮。宛人李通听说刘秀已到宛城,非常高兴,连忙派人去迎接他。李通字次元,父亲李守,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李守为人严肃好礼,居家如官廷,严格遵守“尊尊、卑卑、父父、子子”之礼。李通初为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声。王莽末年,百姓愁怨。李通经常听父亲李守说谶言:“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下里便常常想起这件事。李家是真正的豪强,不但可直通皇帝,而且世代经商,生活富足,其政治和经济地位,在南阳郡无人能及。违法犯罪对李家来说简直如同儿戏,官府也不敢追究。因为嫌弃做官太累,工资不高还没有前途,李通便辞官回家,闲居乡里。

“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这句谶言刚刚流传天下不到一年。公元二十一年,一谶纬大师王况对魏成大尹李焉说:“王莽即位以来,旱蝗连年,苛捐杂税盛行,结果百姓怨恨,盗贼并起,汉家当复兴。君姓李,李者徵,徵,火也,当为汉辅。”这便是“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这句谶言的最早来源。

大家不要以为李通是一个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的公子哥,他是一条“卧龙”,有着满腹的“经纶”和通天的志向。不过与诸葛亮不同,他不是等待而是在主动地寻找着“明主”。

当时绿林、赤眉兵起,天下骚动,李通从弟李轶,亦素“好事”,乃与李通商量说:“今天下扰乱,王莽将亡,刘氏定当复兴。刘氏宗室,只有刘演、刘秀兄弟惜才容人,乃天下英雄。今文叔在宛,我们应与之交结,共谋大事。”李通笑着说:“我正有此意!”于是便派李轶去迎文叔。

李通与刘秀兄弟实际上颇有渊源:他们是“仇人”。李通母亲嫁入李家之前曾有过一段婚姻,并生子申屠臣。申屠臣乃当地医生,但性格倔强粗暴,医德有瑕疵。一次刘秀母亲生病(病情应该很严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申屠臣“能医而难使”,也就是说申屠臣不知什么原因“可以医但不愿医”,结果刘演把他杀了!申屠臣乃南阳豪强李通的同母兄,但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刘演好像并没有因为此事受到牵连。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申屠臣有过错。与现代法律相比较,古代法律更轻“事实”而重“动机”:刘演虽然杀人,但出于孝心;申屠臣虽然被杀,但态度蛮横,有违公序良俗。这也是两汉时期复仇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其次申屠臣不姓李,李守犯不着为妻子前夫的儿子强出头。最后,李通看出刘演、刘秀兄弟乃当世英雄,已决心与其共谋大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