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凉亭对饮(1 / 2)

安西兵日记 凡秀 2643 字 2023-10-09

老李最近喜欢上了太液池的新亭,把下人都赶走,两个人自酌自饮,畅所欲言,轻松随意,能跟皇帝单独聊天,除了本身地位,还意味着崇高的信任。

老李在打量着对面的年轻人,黑色短脚幞头,素色武官袍,云淡风轻的坐着,就像以前一样,他并未因为自己是皇帝而面露惶恐。无论是安西残卒还是名扬天下的大将,他总是这副模样,镇静且自信。

朝廷经略魏博,无论哪个方面看他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他不能去。

神策军分批调到东都编练再由讲武院的学子接管,这是很重要的计划,关中需要精兵强将镇守,皇帝需要一把快刀威慑天下。安西军终于名扬天下,在淮西和淄青平定后,这把刀也被打磨的锋锐,可这把刀却一直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不对的。

老李希望烦了和那帮老兄弟能收敛心中桀骜,在长安生儿育女,成为皇帝的忠诚爪牙,而不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徒,一把有自己想法的快刀。

烦了仍在讲解魏博和宣武的情况,他曾仔细研究过两镇的军情民情,甚至征淄青时还没忘布置闲子,他以为淄青平定后,自己会代替田弘正镇守魏博,还打算用宽仁安抚百姓,逐步分化瓦解牙兵势力,捡选精锐收入安西军,将家眷迁到关中,然后将魏博镇彻底肢解掉。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因为神策军编练和朝局变动,老李要留他在京城,他只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帮老李解决这个河北藩镇的刺头。

“陛下,天下人都在看魏博,若处置不当,不仅魏博要乱,诸镇也会有样学样,要治魏博,其重有三,一曰赋税,二为盐政,三为解兵……”。

魏博割据多年,如今归附在即,民间有些流言是正常的,百姓是害怕归顺朝廷后日子难过,怕吃天价盐,而不是要叛乱自立,所以朝廷一定要注意宣扬轻税,而不是防贼一样提防他们。

要选派重视民生的官吏慎重施政,所收赋税不能高于割据时,盐税不宜过高,这样百姓便能渐渐稳下来,接受朝廷统治。派去的将军要对牙兵恩威并施,要能压住他们,却不能把他们逼反,这样魏博就不会出乱子。

魏博离淮西不远,百姓知道李德裕的名声,会乐于接受他。而李愬善于统兵,在淄青干的不错,牙兵也应该能服他。只要这俩人配合好,在魏博干个五六年,让魏博百姓习惯朝廷,然后再动手解决这颗毒瘤,只要朝廷经营好魏博,河北藩镇便翻不起波浪。

相对于魏博,宣武还容易一些,只要选派稳重的老臣去慢慢经营,宣扬教化,少鼓励兵伐,宣武军便能成为关东的经济中心,百姓日子好过了才不管当官的是谁……

他对魏博和宣武下过功夫,说的话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看着他自信的侃侃而谈,老李丝毫没觉得意外,这个年轻人仿佛面对所有事都能从容应对,只有经历过无数风浪的人才能有这种沉稳。

一直听他讲完,老李说道:“烦了,朕不让你去魏博,心中作何想?”,没叫爱卿,也没叫姓名,而是用烦了这个有些不伦不类的称呼。

烦了道:“我是大唐臣子,自然遵从陛下旨意,魏博并不是非臣不可”。

老李点点头,又忽然开口问道:“吐突说你告诉的他小心朕的宿卫,为什么不直接跟朕说?”。

吐突承璀排查皇帝身边的人,发现两个人很可疑,虽然二人最终自杀没能有什么收获,可也确实清除了潜在危险。

老李问过才知道是烦了提醒,很明显他发现了什么,可他自己不说,反而私下里告诉吐突承璀。

烦了道:“陛下,臣是偶然得知一点消息,不能确认真伪,私下向吐突大监说下,以防万一罢了”。

老李摇摇头,平静的道:“你啊……是郭家人吧!如果不是郭家人,你提醒的该是贵妃和王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