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武不分家,出将入相者大有人在,不过大多都是名将入朝或者重臣出征才有,像烦了这种年纪轻轻刚入官场就横跨文武的还真是头一个。
更特殊的是这不是皇帝随口下的中旨,而是正规的朝廷圣旨,这里区别可就大了,皇帝的中旨朝廷虽然也默认,但所封之人在吏部是没有官籍的,只是个编外人员,以后想升迁除非有特别的大功,否则想都别想。
正式圣旨要经过内侍省和门下尚书等省大佬的盖章同意,也就是说烦了这个中舍人的任命是经过宦官以及宰相等人认可的正式工,即使不立功,只要不犯错,以后也能慢慢熬资历升官。
想混成正式工有三个途径,科考高中,家族门荫,有足以服众的大功,烦了什么都没有却得到了。
郭贵妃心情不爽,沉着脸走了。时间不长,一个吏部官员带着人走了进来,带来了他的六品文官制服,恭喜荣升后给他量身高看面相一一记录在册,记录完的那张纸以后要在吏部存档,某年某月某日杨某入仕某官职,身长几尺几寸,面貌特征等。
烦了琢磨了半天,慢慢理清了一点头绪。老李知道自己在安西的所作所为,但迫于郭贵妃的压力没法下手,所以意思就是:小子,我看好你,将来跟我干,亏待不了你。
而之所以能通过,原因并不复杂,宦官与皇帝的特殊关系就决定了,他们不会因为小事与皇帝冲突,只要皇帝不逼得太紧,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
如今朝中文官以宰相武元衡,李吉辅以及御史中丞裴度最得皇帝信任,李吉辅基本不会违背皇帝意愿,武元衡和裴度则是铁杆的主战派,皇帝说了话,二人不好拨皇帝面子。
还有一个很正当的理由是青梅村杀赵六,谁陪太子去的他们心里有数,所以不管是不是烦了怂恿太子杀的宦官,给他这个官都是在表明态度,再加那个中舍人的官职,其中含义就是:你继续劝太子杀宦官,我们给你升官……
与旭子和朱勇等人看了一圈,大概分配下人手,决定好三班值守,上一天歇两天,反正这事就是烦了和旭子说了算,也没人反对。
“哥,这回可方便,想看什么歌舞?吃什么……”,李恒又有些兴奋过头。
“殿下!”,烦了忙打断他,“你是不是想害死我?”。
李恒摆摆手道:“少阳院里我说了算……”。
“那也不行!”。
事实上少阳院里还真是他说了算,按理大唐东宫要有很多属官,从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到少师少傅少保,再到詹士府,左右春坊的左右庶子,舍人,洗马,喻德,赞善大夫,录事等等,上下官员有一大群,朝中的大小事以及奏折军情等都要送到东宫一份,由属官按照朝廷的运作模式教太子处理,这种模拟教学的方式还是很科学的,等储君继位时已经熟悉了朝廷的基本套路,利于顺利接班。
也因为功能太齐全,再加上六率的兵马,东宫当初也被称为小朝廷,可恰恰因为功能太齐全,遇到老皇帝总不让位,便会有人会等不及搞事情。
后来大多数太子属官便慢慢沦为了虚衔,朝中大人们挂个名,只拿工资根本就不来上班,本来有专门教太子学习的官,可李恒表弟被封太子时就已经成年了,他这种学渣再加上郭贵妃那护短的毛病,人家也不愿意来生气,久而久之少阳院就成了这副狗不理的德性。
表弟还在出主意,“哥,咱们去后宫打马球去……要不出城打猎去吧,我还没打过猎……对了!你把那些奴婢操练一番,咱们演武怎么样?……要不你说说安西的事……”。
烦了感到深深的无奈,就表弟这样的,将来怎么领导大唐?忍不住劝道:“表弟啊……啊,不是,殿下,你是储君,总得学些正事,不然你将来怎么克继大统?”。
李恒不在乎道:“一个人哪能什么都会?无妨的,有娘还有宰相……对了哥,你想当宰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