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唐的头等大事是淮西吴元济,说起淮西之乱其实由来已久,安史之乱时为了阻止叛军南下,朝廷设立淮西方镇,统御多达二十个州,后来安史平定,朝廷逐步分割这个庞然大物,剩到六个州。
李忠臣任节度使,开始不听朝廷使唤,又被自己侄子李希烈赶走,李希烈于建中年间公然称帝,大唐平叛时还发生了特大丑闻,泾原兵变。
李希烈被陈先奇杀掉,淮西短暂归附朝廷,时间不长陈先奇又被吴少诚杀掉,吴少诚死后吴少阳杀了他儿子自任节度使,如今吴少阳病死,其长子吴元济又想接班。
从李希烈开始,无论陈先奇还是吴少诚,吴少阳,都出自淮西军中,也就是说,淮西方镇这三十多年的传承都是内部解决,跟大唐皇帝没有一毛钱关系,表面承认大唐正统,却自成一国自己说了算。
朝廷也曾几次用兵征讨,却屡有败绩,最后只能捏着鼻子承认结果,如今的淮西已经不是几个州的问题,而是在不断的抽大唐皇帝的耳光,其他方镇都在看着淮西随时准备有样学样。
老李实在忍不了了,不能让淮西再这么下去了,否则会有更多藩镇有样学样。还一个原因是淮西太重要,安史之后河北藩镇不给朝廷交税,朝廷只能依靠江淮地区的赋税,而淮西正好卡住漕运,那里一捣乱,关中马上就要挨饿。
他不答应吴元济接班,吴元济则二话不说出兵屠了两座县城,想进一步向朝廷施压,你不答应我接班我就闹事,淮西与朝廷开始正面顶牛。
如今朝中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淮西不服管教已经三十多年,朝廷屡次用兵都没能成功,冒然出兵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若各藩镇一起作乱将不可收拾。不如趁吴元济还没有公然反叛,就给他个节度使的任命算了,等朝廷准备好了再慢慢收拾他。
另一派则以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为首,主张坚决不惯臭毛病,天下藩镇都在看着淮西,朝廷这回如果服了软,以后将永无宁日,必须马上动手揍他。
除了朝中还有藩镇,成德节度使王成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公然上表请求赦免吴元济,说是请求其实就是威胁,意思是如果朝廷征讨淮西我们就一起造反。
结果就是两派各说各的道理,谁都不服谁,吵的天昏地暗,朝廷迟迟下不了决心,老李也被搞得焦头烂额。
又一次激烈的交锋结束,双方依旧是平局,中场休息的时候下边人送来了已故西平王的奏折,还带回了安西兵被接去代国公府的消息。
安西正使是郭家女婿的事已经传开,贵妃娘娘急于问伯父的事似乎也说得通,众大人知道皇帝压不住他表姑,倒是没出言讥讽。
老李拿起老郭的两份奏折看了一眼,把其中一份交给值班的宦官,“念!”。
宦官清丽的声音在大殿响起,“罪臣郭昕叩首百拜大唐皇帝陛下……”。
奏折不长,很快念完,大殿中鸦雀无声。
最后落款是罪臣郭昕绝笔,元和八年正月初一。老郭的奏折很简单,只是大概讲述了安西沦陷的过程,并再三为自己的无能请罪,除此没有一句委屈和辩解,也没有任何请求。
良久,皇帝长叹一声道:“郭卿忠贞勇烈,戍边五十载,虽失土,亦非战之罪,传旨,赐香烛钱百万,令代国公用心供奉”。
众大人齐齐躬身,“陛下圣明!”。
安西都护府确实没了,皇帝一句话已经概括了一切,非战之罪。隔绝这么多年,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奇迹,安西将士没有辱没大唐的名声,郭王爷更是已经在西域封神,实至名归啊。
“诸卿,今日便到这里吧,有事明日再议!”。
老李看了眼桌上的安西历年殉国兵册,把另一份奏折捏在手里去往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