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科举大取士 诸葛觅良才(2 / 2)

秦宓跟着说道:“是极是极,吾等自认才学不薄,但今日方知天下有才之士如过江之鲫,朝廷取士,科举方为正道,我等未能入场参加这种文坛盛事,实在是一大遗憾,不过能点评天下士,也当浮一大白。”

“子敕先生客气了,纵使这里面有天纵之才,比起三位先生,也怕是不及多矣。”诸葛亮说道。

管宁摇了摇头,说道:“不然,诚如子敕先生所言,这里数篇文章,已隐隐有名家风范,若让我等即兴而作,怕是也未必能有如此遣词造句。”

“哦,那我倒是想要一睹为快了。”

“请!”三人同时道。

诸葛亮接过,平放到案板上迅速浏览了起来,偶尔看到精彩处,嘴里不停的吐出“好”、“妙”等字眼。

诸葛亮大致浏览了一遍之后,几人才上前。

“这三十余篇都是我三人精挑细选的,不过对于榜首,我三人还是有些争论。”钟繇开口道。

“哦,三位各自垂青哪一篇?”

“我个人更喜欢这一篇。”管宁指着最左边那篇说道:“写这篇文章的是东莱曲城县人,姓王名基,郡吏出身,并没有显赫的家世。他在文章中着重强调战乱之后,朝廷最重要的便是与民生息,而切忌大兴土木,他在文章中列举了文景二帝的举措,只要上位者能保持仁义勤俭的品德,国家就能一点点走向强大。”

诸葛亮颇为赞同,现在朝廷既要立好规矩,又不能过多干预,王基的很多提议都很中肯,而且文章逻辑清晰,引经据典,是上上之选。

紧接着,诸葛亮看向中间那篇。

“这是我所选中的,”秦宓说道:“写这篇文章的是颍川阳翟人,姓辛名明。这篇文章行文之流畅,引经典之多,可为众考生之最。他在文章中的观点是,国家要想强大,君王首先就要任用贤人,他从文王重用姜尚,桓公重用管仲,写到高祖重用三杰,再到现如今,陛下善识人才,故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文章一气呵成,文不加点,宓拜读再三,实在是欣喜不已。”

诸葛亮仔细看过,也觉得大为满意,唯一遗憾的是,文章中直接夸耀起了陛下,还顺带提了关羽张飞,张谦徐庶等猛将贤臣。虽然言语贴切,可若是点为榜首,怕是给后来者开了不正之风。

紧接着,诸葛亮看向了第三篇,也就是钟繇嘱意的这篇。

“写这篇文章的是扶风郡郿县人,姓鲁名芝。他原本是西州大户,可惜家族被郭汜屠戮,鲁芝自幼流离失所,后在地方担任计吏,体验民间疾苦,因此他也更能体会到土地对百姓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文章里写的都是朝廷对土地的规划,其中大部分与朝廷的现行政策相合,而鲁芝着重在细致处又给了不少建议,虽然文章不够华丽,不过论对时事的帮助,我觉得远在另两者之上。”

“大善,此子当为我大汉干吏!”诸葛亮十分快慰的说道。

随即,诸葛亮又在三人送来的文章中精挑细选了二十篇,公之于众,以供世人瞻仰。

至于头三名,诸葛亮则把三人的文章直接给刘备送了去。

这既是臣子的本分,也是让老刘有点参与感!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