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先要团结多数人对抗少数人;然后,就是团结少数人,剥削多数人。
听了刘备的话,张谦诸葛亮赶忙请罪。
“我们只是在探讨接下来如何治国而已,你们何罪之有,况且我刚才所说,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刘备虽然只是说说,但是张谦可不会真信以为真。
张谦很好奇:
老刘的的这些学问是早年师自卢植的,还是现在站在高处,突然就有了视角。
其实刘备说的,很好理解。
那就是天子和功勋之后应该享有更多的特权,然后组成一个共同的利益团体,为大汉的兴衰荣辱承当责任。
当初高祖晚年,为了防止吕氏夺权,而与诸大臣定下白马之盟:
非刘氏上所不置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击诛之。
按理来说,条约限制了异姓封王,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在刘邦死后,应该和吕氏站在一起,废除这条盟约,可是为什么,他们反而要坚持呢?
因为这条盟约看似阻断了他们的上升封王之路,实际上却保证了他们的利益。试想一下,如果封王封侯的限制一解除,那王侯的数量将成倍增加,他们身上的爵位还可贵吗?
正因为外人不能封王,所以他们身上的侯爵已经是凡人的顶端。他们的权力地位才得以保证。否则,每一代后族都会诞生一堆新王,他们很快就会边缘化。
正因如此,终汉之世,非刘姓不王,除了在诸吕、王莽、汉末时期,都被很好的贯彻了下来。
刘备被人夸赞甚肖高祖,或许他现在正有意揣摩刘邦的治国之策。
他在教阿斗熟读背诵高祖本纪,焉知不是自己在学习呢?
……??qúbu.com
“那主公觉得仍旧是以丞相统领六部吗?”诸葛亮问道。
“我不知道。”刘备说道,“若是你与子让坐在相位之上,哪怕有一天,我不在了,阿斗也不成器,我也相信,你们为做好一个臣子的本分。可是再往后的人,我就不敢保证了。”
张谦觉得刘备想差了,事实上,皇权和相权的争端并不在于丞相想要谋朝篡位,而是皇帝与丞相意见不一就会产生争论。
如果他和诸葛亮坐在那个位置,要是阿斗真的不成器也就罢了,翻不起波澜;真的成器,他们也可退位。就怕是介于成器不成器之间,挟持阿斗就对不起刘备,任其亲政就会对不起百姓,这就遭了。
“主公,还是以三省分领朝政吧,必要之时可在三省官员当中选出一人暂领国政,至于丞相一职,不得为常职。”诸葛亮建议道。
“这不成了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了吗?如果这样做,那朝中官员谁还会与天子心心相印,荣辱与共呢?宪和,你帮我记下来,凡高祖后裔,我刘备的子孙,绝不允许做出这种鸟尽弓藏的事情。”
“是。”简雍很快答应了下来。
这话出口,张谦和诸葛亮也颇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