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战乱,百姓不是逃亡漠北,就是往南逃亡荆州益州。后来曹操又把匈奴五部迁往晋阳附近,这么做自然要把汉人百姓进一步内迁。
“当初春秋时期,晋文公也曾是一霸,即便是分裂成魏韩赵,魏国也曾是七国之首,可是如今的三晋之地,却是凋敝至斯。”张谦感叹道,“所以,我有意以煤铁矿产资源为引力,吸纳各地世家前往北面建立分支,一来发展生产,二来充实边境。”
“子让可知三晋之地为何凋敝?”
“因为濒临边境,匪患严重,还有就是千百年的耕种,土壤的肥力不足,三晋之地已经难以供应巅峰时期的人口。”
“子让说的对,不过更重要的是,因为上党太原一直靠近国都。”
张谦一愣。
“其实不单是三晋之地,就连河北,在光武帝之后,百姓生活也是苦不堪言。”
“可我听说,袁绍之所以强占冀州,是因为冀州是大汉人口最为富裕的一州。”
“这是自然,冀州平原广阔,可这并不代表冀州百姓富足。要不然黄巾暴乱,怎么会从冀州最先开始呢?”
张谦恍然,好像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确实是在冀州起事的。
“我问子让一句,你觉得国都定在北方,从北方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张谦第一反应,当然是好事。可是仔细想想,国都的繁华,就意味着有大量的脱产人员,这古代运输不发达,意味着必须就近获食。
这比后世的城市虹吸效益还严重,后世只是对于政策人才的吸引,在古代,可是硬生生的征粮抽血。
“难道孔明不建议把国都定在洛阳长安?”
诸葛亮摇了摇头,“遍观整个天下,没有比洛阳长安更适合建都的地方。我只是想提醒子让,如果子让想把所有重要的产业都搬到河水一线,恐怕将来会对附近的百姓造成巨大的粮食压力。”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
中原虽然是天下富裕之地,可是这里的百姓也难以逃脱各种苛捐杂税。一旦国都面对钱粮压力,最先苦的肯定是身边那个儿子。
“孔明,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哦,什么想法?”
“你说,如果我们劝主公把国都定在涿郡,利用海上交通之便利,把江南的粮食运往北方,是不是就可以摆脱对河北河南两地的粮草依赖。”
诸葛亮思考一二,“子让此举,可谓开天辟地。不过如今的涿郡并不存在立都的基本条件,无论基础设施,还是人口民心,都差的远了。而且海上行船,风险极高。”
“那若是我们挖一条南北通透的大运河?”
诸葛亮脑海中浮现一片地图,思考着某些山川河洛连成一条线。粮草供应一直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点,而便利的交通则是解除这个制约最重要的要素。
“子让可某要忘了,秦朝是如何二世而亡的?”诸葛亮提醒道。
事以缓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