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常这个问题问的好,那我请问季常,当初武帝开发西南夷,不仅不取赋税,还要往西南迁移百姓这是为什么呢?”
“有说武帝是为了对付匈奴,亦有人言,武帝好大喜功,此举不过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严。”
“你说的都有可能,但更大的原因是为了同化,所谓的占领绝对不单单是武力上的,当初秦始皇占领六国,能兼而不能凝,大秦帝国奋由七代人,却一朝亡于二世之手;武帝汲取前朝经验,迁徙百姓至此,便是为了使这边陲之地与中原同沐华夏文化。”
马良若有所思,询问道:“可是,这能办到吗?”
“当然能办到,只要我们这些后人别给武帝丢脸。你想想,当初楚国熊渠喊出‘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可是到了战国末年,各国纷纷变法,楚国却是最尊崇周礼的国家。南中之地虽广,却比不得偌大的楚国多矣。”
“良受教!”
张谦点点头,继续说道:“此番我占领南中之后,并不会与此留兵,会将南中的治理之权交予当地大族甚至是蛮人首领,不过我会在人口聚集的县城设立书院,将中原的文字、学识推广于此,若是顺利的话,三代人之后,这里的人就与荆州益州没什么区别了。”
马良不得不为张谦的想法感到震撼。
“可是先生,这样一来,物资方面不是要很大的支出吗?”
张谦大笑,告诉马良,“其实在我治理涪城之时,就往南中派出了商队,每次贸易都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利益。可是你知道我为什么在劝说主公对南中用兵时没有讲述这些吗?”
马良做出求教的姿势。
“因为身居高位者,绝对不能和商贾世家一般计较利益,国家的财政除了应用于官员的俸禄,军事上的开支,礼仪祭祀等等,还必须有一部分用作未雨绸缪,南中身为边境之地,即便真的是寸草不生之地,也必须对此投入。若是官员仅以赋税去度量一个地方对国家的重要性,那他要么是蠢,要么是坏。”
“良受教!”
“不要这么严肃!”张谦也有意把一些进取性的思考方式教导给马良,在他看来,庞统徐庶年纪还在诸葛亮之上,将来由马良接诸葛亮的班才是合情合理的,马良现在办事十分靠谱,唯一缺乏的便是像诸葛亮那般的灵活变通。
“对于朝廷来说,最主要的收入便是赋税,不过南中不可能实行这种制度,因为光是把征集的粮税运回朝廷,再从朝廷运送官员的薪酬回南中,这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所以,给南中一定的自治权这是必然的。”
事实上,不仅南中收不上税,荆州、益州北部、江东的山区这些地方都收不上税,孙权为什么执着于打山越,就是为了把这些不纳税的人变成纳税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开发南中不能获得好处,南中的宝石、奇珍异兽,特殊药材,运到益州和以外的地方都是十分珍贵的事物。收税的方式有很多种,当我们把外界价格为一的物品运送到南中,再售以十的价格,抛去沿途花费,是不是也能获得十之三四的利?这何尝不是一种税收?”
张谦说的东西并不新颖,事实上,以盐铁征税古来有之,只不过普通人很难意会到。
“而我们把外面先前的耕种技术,纺织技术带到南中,南中百姓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我们通过商业往来的方式便可以分润这些财富。而且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南中能空出更多的人手,这些人也能参与到战事之中,只要南中百姓能看到我们带来的好处,他们自然会与我们拧成一股绳子。”
“今日,我才了结孙子所言,‘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真谛!”马良深鞠一礼。
张谦一愣,心想,这话不是你弟弟说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