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彦往边上拐了拐,却看到这一角落一男孩居然在呼呼大睡。
黄承彦回屋拿过戒尺,直接走上前,把对方叫起,抽出左手,“啪啪”就是两下。
男孩惊悚的站着,只觉得手心辣辣的痛,小心一转头,却发现关兴正在偷偷的笑。
“这是张将军的儿子——张苞,张将军不在身边,所以这孩子皮了些!”
黄承彦又继续介绍,当鲁肃听到还有城外农户之子时,鲁肃有些震惊。
“哦?那此子家中定然殷富吧?”鲁肃问道,对于寻常农家,除了吃和穿,家中几乎没有别的支出,但一样是拮据的很。
黄承彦又比划了一下,比如哪几个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哪几个家中是比较拮据的。
鲁肃仔细看了看,其实从衣服上也能看得出来。
“启蒙的束修并不昂贵,对于想读书却拿不出束修的孩子,其家人可以以工抵费,字写得好的孩子帮忙抄写一些条例,差一点的学习削一些竹简,也能抵个午饭钱。”
“若是这般容易,又怎么会只有这么几个孩子呢?”鲁肃提出质疑。
“城南的山上还有几间学室,加起来有两百多学生,能在这里读书的,都是资质比较突出的,又或者……”
黄承彦没有开口,鲁肃知道,他的意思是,像张苞这样的官二代。
“莫非这学室只教授蒙学?”鲁肃问道。
黄承彦摇了摇头,“只是经费比较拮据,一时间没有足够的老师还有学生。所以只在城外山上,设立了学子研学讨论之处,既当老师,又当学生。”
鲁肃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词——稷下学宫。
接下来,鲁肃又向黄承彦讨教了许多,鲁肃出自地方巨富之家,相比于军事,其实更精通政治,他能明白老百姓更需要什么,一是吃饱饭,其二,就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这蒙学的费用如此低下,几近免费,恐怕普及之后,普通百姓就是拼了老命也会让自家孩子去学室读书。
大浪淘沙,长此以往,刘备麾下会多出多少人才?
刘备诸葛亮现在已经想好了,不和东吴争一时之长短了吗?
鲁肃感到一丝惧意。
不多时,鲁肃又看到一少年手捧着书本走到了学室前面。
“他不是学生吗?”看到下面的孩子起身向少年问好,鲁肃疑惑道。
“不,他是老师!”黄承彦说道。
鲁肃此时的表情很是奇怪。
这时,他就见少年在学室前面的灰色墙壁上开始书写。
“孔明和我说,这是西边人所用的记数之法。”
“这我在东吴见过!”鲁肃点了点头,“1234”这样的数字传到东吴,有人称赞是计数上的绝对进步,但也有提出是画蛇添足,奇技淫巧。
而鲁肃之所以得知,是因为徐庶诸葛亮的原因,军中常用这种计数方式,周瑜似乎也特意研究过。
少年并没有讲许多深奥的东西,而是只讲解基本的运算和列式。
鲁肃能看得出来,少年一开始有些紧张,不过讲到后面,就语言通顺了许多。
鲁肃更加感兴趣的是,少年手中拿着的不是炭笔,写出来的更是白字。
鲁肃好奇询问,不过黄承彦只说这是军中生产交给他的,具体他也不清楚。
鲁肃点了点头,又询问少年的名字。
“孔明他大姐家的!”
鲁肃正思索诸葛亮大姐嫁给了谁,又听得黄承彦说道:
“对了,他还是文昌侯的弟子!只可惜文昌侯去了你们江东,老朽未曾一见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