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晋王歪头一想,父皇瞻前顾后,是有道理的,我也得学着点。把长史李世勣来书加套封,没有批复好与孬,只是亲笔签字密封,原书驿回给长史李世勣。
唐皇世民看到雉奴儿晋王如此措置,心中好笑。跟着长史李世勣,学会了太极推手,绝境寻生机。不驳回,就是默认。办事人必须要把事做得圆滿,不能把事情做砸了,否则天怒人怨。
李世勣收到小晋王李治亲笔签封的回复,书启原文返回,没有批,亦没有驳。李世勣明白其中的意思:你看着办!
筑新城要增加新的官员管理,碌碌庸才可不行。李世勣向吏部要些能干的候选官吏。
存档卷宗显示:李义琰,魏州人士,进士及弟。
李世勣看到这份卷宗感到奇怪,上一届进士及第,为啥还是不入流的胥吏。
吏部郎中述告:李义琰耿直俭朴,固执己见,不善于趋附上司。到县衙试用补选官吏,评绩一直是中下等,故而不能进阶品官。这样的性格想进官场,爷爷不疼奶奶不爱,至今仍为流外胥吏。
李世勣看完李义琰全部卷宗说:“太原汾河东筑新城,急需一名县尉管理。调李义琰到太原新城赴任。”
五品官以上要皇帝御批,五品以下由吏部尚书作主张。最不起眼的九品官吗?经吏部郎中们考核合议后,无需惊动尚书和皇帝了。
人口规模中下级小县的县尉,是九品三十官阶中最低阶的官员。
鲲鹏展翅,不计起点低。后来,出乎意料之外,李世勣伯乐相马,李义琰终成一代名相。
并州都督府统领三十多个军府,其时抽调半数兵士参与筑城。各方镇守兵力薄弱,李世勣远出巡视各地防务。
为了赶工期,都督府司曹要求各县增加民工。今年新任县尉李义琰坚决抵制增加民工,理由是官府行令必须要言而有信,不能朝令夕改。
李世勣巡视边境军务回到太原城,听报筑城进度不如预期哪么快。筑城说难不难,两边按城墙阔度竖木排,中间加土填实。但是单纯压实还不行,必须要加水润土,夯土成膏,只有土塑成膏干透之后,才能耐雨水冲刷。就是夯土成膏这道工序费工太多。
李世勣召集都督府与各州府官员会议,如何不误农时,确保夏忙前筑成土城墙,又要确保城墙坚实牢固。官员们众口一词,增加人力。
太原县尉李义琰求见都督长史,被卫士阻挡在府门外,告知都督府大人们会议。四品五品,六品七品,最低是八品小县令参加会议。李义琰九品小县尉,没有资格入厅会议。
李义琰在府门嚷嚷着:为了利国利民,要体衅民众,不得滥征民工。
听到下人报告李义琰擅闯都督府,口出狂言。李世勣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让他进来见见诸位也好。”
李义琰在县衙供职县尉,本县衙有大事都是县令抛头露面见上官。李义琰越级抗命少征民工,不知是祸是福。
进了都督府大厅,近处是县令,军府都尉,州官,都督府官,依官品阶高低,分左右排列。正前方案台后是坐榻,李世勣端坐右侧,左则虚位以待,应该是晋王大都督的座位。
官大一级压死人,李义琰进厅即拜礼。李世勣历声喝问:“为何擅闯大都督府?”
“大都督长史明鉴,下官为民请命,官府应当言而有信,不要再次增加民众役工。”
李世勣刚巡视军府回来,马鞭还在身边,惦惦手中马鞭说:“如期完成筑新城,这是军令。如若不增加民工,如何按期完工?年轻人需知,若否定原来的规划,必须要有新的策划替补。如若好大喜功,沽名钓誉,马鞭伺待。”
李义琰听得一愣,为民请命,还得受罚马鞭。新的策划替换原来的策划?李义琰双眼瞪着大都督长史的马鞭,真的担心马鞭凌空砸来。心念马鞭、马鞭,突然灵机一动。“大都督长史大人,下官试想以马蹄踩湿土成膏。”
马蹄踏土成膏?厅堂中众人纷纷点头示好。
李世勣严峻的脸面顿现笑容,起身离榻来到厅中说:“好,好,好,今日城墙加虚土一尺,润水过夜,加固夹板,明晨万马奔腾上城墙。”
马蹄踩土成膏,果然提高了夯土效率。太原新筑东城按预期完成了主体工程。
……注,《唐书》志卷记载:汾东曰东城,贞观十一年李勣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