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你和阳夏文贞侯是什么关系?(1 / 2)

第349章你和阳夏文贞侯是什么关系?

“郭……公?”李序面带犹豫,迟疑地轻呼出声。

现在他见着郭解那惊讶的神色,一脸懵逼。

这是个什么情况?

要知道自己刚才较为详细地述说了一路上发生的事情,尤为重要地提到了伯玉兄。

从出手相助再到大义凛然地护送使团进入关中,伯玉兄做的事情,自己可一丁点儿未曾遗漏,全部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郭解拍案赞叹,毫不吝啬欣赏之意。

行墨之所以称为行墨,自然与专门著书辩论的言墨以及钻研工艺的工墨有区别,该门类的弟子大多属于行动派。

作为行墨的话事人,郭解对行动效率高、做事有章法的人,必会高看一眼。

在李序之前的介绍中,陈洛完美地契合了这样的形象。

谋而后动却行事果断,更重要的是愿意行侠仗义。

故而李序都想好了。

等下郭公必然稍作考验,但他相信伯玉兄必会得到看重。

待到郭公抛出橄榄枝,那自己作为举荐的“首要功臣”,让伯玉兄请上两顿好的,不过分吧?

只是自己设想的第一步,就出现了问题。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郭公见着伯玉兄的神色,都和预料中存在偏差。

李序轻呼数声,郭解依然陷在自己的回忆中。

“太像了,简直太像了,竟会如此相像……而且也……”郭解自顾自地低语数声,接着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小友,请问你确实姓陈吗?”

陈洛微笑行礼道:“在下陈珣,字伯玉。”

“恕老夫过于惊讶,有些失礼了,给小友赔个不是。”郭解反应过来,起身还礼。

自己刚才连招呼都还没打,就直白地提问那样的问题,确实显得有些莽撞。

不过他做派豪爽,意识到不对之后,立刻就选择道歉,不会自持身份,选择嘴硬或者摆谱。

“无妨,不过郭公为何有此一问?”陈洛眼神略显疑惑。

哪怕自己知晓原因,但他清楚在别人面前,还是得装成最自然的模样。

郭解抿了抿嘴问:“这与一则秘辛有关……嗯,伯玉小友应该不是阳夏陈氏出身吧?”

毕竟对方要是出身于阳夏陈氏,那李序刚才在述说事情经过的时候,肯定会着重描述这点。

何况阳夏陈氏嫡系子弟不多,寥寥数十人而已,而且与墨家的关系错综复杂,比方当今工墨的话事人太康侯陈鲁,即出身于阳夏陈氏。

故而阳夏陈氏的年轻一辈,郭解不说全部了解,但对于出色的那几人,还是知晓姓名外加面熟。

如果陈洛像李序讲的那般优秀,自己不可能全无印象。

“我从蜀郡来,嗯,不过祖籍是在楚地那边。”陈洛挠了挠头,坦诚回答。

“楚地?”郭解深吸一口气,郑重问道,“敢问伯玉小友,汝祖籍具体是在楚地何处?又由何时迁往蜀郡的呢?”

“郭公为何要问询这些事情?”陈洛反问,并向李序投去一个眼神,表示质询。

现在是什么情况?

郭公的问题实在太怪了吧。

要知道换在后世显示IP前,在网上频繁提出这几个的问题,对方估计开始怀疑你打算开盒了。

放在古代虽然不会引起那么严重的猜忌,但刚一见面便这么问,同样称不上合适。

李序有些尴尬地插话道:“郭公,陈兄的身世清白,家里有先人营商,但他本人已经摆脱了商贾的身份,更非强梁之徒,您用不着这么小心的。”

一路上自己与陈洛有过数次交流,聊到过家世和身份。

因此他见伯玉兄被郭公屡次问询相关事宜,赶忙出来解释。

毕竟前面两轮提问,尚可算做聊家常,但后面那些话都引得伯玉兄略有不快的样子,自己必须得出来打圆场了。

要知道按照李序原本的设想,两人应该是就如何上书,以解决胶西王刘端的事情展开商讨。

然后郭解发问,伯玉兄应答,一唱一和,最后宾主相欢。

结果事实从开头就偏了,讨论的话题莫名其妙就扯到了家世和籍贯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上去了。

“这事你不用掺和。”郭解摆了摆手,扭过头去,认真地盯着陈洛问,“伯玉小友,我的这几个问题非常重要,可能与伱的家世有关,真心希望你能认真回答,如果你感到冒犯,老夫先给你赔个不是。”

“嗯?”陈洛偏了偏头,“郭公言重了,但我的家世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啊,我曾祖在秦末从楚地逃难至荆地,阿父在七国叛乱之时,又避乱于蜀郡,然后我们家便扎根至今,不过我喜好游历四方,结交好友,嗯……有什么问题嘛?”

郭解身躯一震。

有问题,有大问题。

按照这说法,可是全部都对上了啊。

阳夏文贞侯的遗嘱,知道的人其实相当有限,阳夏陈氏的年轻一代,恐怕都不晓得具体的内容。

郭解是因为与陈鲁的关系不错,对方又需要根据阳夏文贞侯遗嘱中的某项条例,需要委托行墨做事,因此有知道阳夏文贞侯遗嘱部分内容的机会。

阳夏文贞侯重情重义,哪怕功成名就,亦没有忘记自己的兄长。

于是他留下了侯国里,其中有两千户赠与兄长陈淮的后人。

只是阳夏文贞侯兄长的信息相当稀少,哪怕郭解接受委托后,派墨家弟子留心探访,这些年过去,依然没有得到结果。

阳夏陈氏那边,同样渐渐地放下了期待,认为遗嘱里的那项条款,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虚无缥缈,难以实现。

没想到今日峰回路转啊。

自己曾经见过中年的阳夏文贞侯,而面前的这位少年,仿佛就是当初阳夏文贞侯年轻二十岁的模样。

恐怕连阳夏侯和太康侯,两人的样貌都不会这般相似。

通过刚才那一番问询,更是加深了他的确信。

面前这伯玉小友的曾祖因为秦末战乱,离开楚地,这不极有可能是阳夏文贞侯的兄长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