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司马兄,你要名气不要?(1 / 2)

第343章司马兄,你要名气不要?

日头西沉,繁星满天。

成都因为地形缘故,气候特殊。

白昼与入夜的温差可不算小,阳光打在身上的时候,哪怕穿件单衣,都觉得浑身暖洋洋的,背心指不定会冒出几滴汗来,至于夜间,几阵冷风迎面吹来,手背到脚掌都瞬间凉透,整个人要没几层脂肪垫着,恐怕都得打起哆嗦来。

“鄙人寒室简陋,招待不周,让您见笑了。”司马相如略带拘谨地招呼道,自己的酒舍已经足够简陋了,但居所更加不堪。

除了光秃秃的四面墙壁上挂了一副自己的字画外,就只有最基本的两张案牍,再无他物。

每到夜里,冷风漏过缝隙,进来席卷两圈,尤显凄凉。

恐怕就是贼人进到自己屋里来了,都得叹一口气,留下几枚铜板再走。

在这里招待上门拜访的“倾慕者”,司马相如觉得确实有些寒碜。

但自己夫人身上的那些钱财又不能随意动用,毕竟他们现在还在“卖惨”的阶段,骤然改善生活,等于说他们前面的苦全部白吃了。

笑着摆了摆手,陈洛淡淡道:“泰山并非最为高耸的山峰,但因为‘封禅’一事,天下知晓;巫山并非最险峻的山岭,但因为神女存在,而有无数人向往。

长卿你这间屋子虽然称不上豪华,但它为何不能因为里面居住着贤才,从而像阳夏侯府那样被天下人知晓呢?”

他这番话把对方的心理拿捏得很到位。

没有过分吹捧,可大多数文人还真就吃这一套。

他们没有那么看重钱财、权力,更在乎的是名声、面子,在千古流芳和千两黄金面前,大部分普通人会选择千两黄金,而文人墨客更希望自己千古流芳。

司马相如先是一愣,接着嘴角压不住地上扬道:“伯玉兄过誉了,相如只是个平平无奇之人,会写些辞藻稍微华丽点儿的文章,但鲜有人赏识。”

虽然被夸得很开心,但他倒没有飘飘乎不知其所以然。

陌生人无事献殷勤,必然对自己有求。

何况他现在身上的确是有点小钱,更需要警惕诈骗。

而陈洛没指望用这几句话就让对方完全相信自己,不过作为开场白,它能赢得司马相如的初步好感,便算得上是成功。

两人接着闲扯了一会,直到卓文君备好了晚食,方才停下,而陈洛的谈吐则让司马相如暗暗心惊。

他年少时候家庭情况算是中等,故而有资本前去长安做官,加上后来在全国游历,让自己的见识在同龄人内可以排在前列。

可自己无论抛出什么话题,对方全部可以接住,并且衍生着说出一大堆趣谈,而且关于各地风土人情的认知,那是没有亲身经历,绝对说不出来的。

伯玉兄,恐怖如斯!

于是等陈洛礼貌性夸赞完卓文君的做饭手艺后,司马相如感慨说:“敢问伯玉兄年岁几何?”

“二十又七,尚未而立。”陈洛淡淡答道,不得已地装一把嫩。

毕竟自己现在的外貌,的确是按照二十七岁的时候捏的,就甭管心理年龄了。

司马相如讶然道:“没想到伯玉兄就大我一岁,看上去倒是比我成……沉稳不少,特别是见地上,令我叹服。”

本来自己想说对方看着“成熟”,又怕陈洛误以为自己讲他长得老态,故而改成了沉稳。

不过陈洛身上的那股气质,在这个年岁非常少见,唯有经过世事的打磨,才会显现。

卓文君亦在一旁好奇出声,“伯玉兄听口音不像巴蜀人,千里迢迢而来,想必家境不简单呐。”

她白日在酒垆前是观察过陈洛的行为,对方举止大气,虽然没有照着仪礼一板一眼去做,但从暗含章法,和那些喝酒喧闹的普通市井小民比,完全属于不同的层面。

而自己刚才说出的那些话,其实含有几分打听的意思在,换成司马相如来说,那就会显得有些失礼,但由卓文君俏皮地说出,便让人难以生起不快。

咽下嘴里的饭菜,陈洛含糊说:“我祖籍在楚地那块,不过秦末乱世,家祖去往荆地避祸,大父靠着经商,积累了一些家业,没想到二十年前又逢兵灾,家父便前来巴蜀,购置了些田地。

而我儿时生活在荆楚之地,故而不带巴蜀口音。

不过四年前家父去世,除了偌大的家业外,就只剩下半块祖传的玉佩了。”

自己这是简单地交代了来历。

他的这些身份完全经得起考究。

仍是阳夏侯的那些年里,陈洛就开始安排这一世的身份,无论是户口或者籍贯,全部伪造得天衣无缝。

何况他是大父经商,但父亲购置田地,已经洗去了“商贾”的标签。

故而陈洛现在有钱,身份亦不会低人一等。

至于他为什么要告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亦是为了避免未来有心之人去探访自己的身份。

多出司马相如这些人知道自己的来历,到时候他们出来证实自己的身份,岂会有人再质疑?

“原来是这般吗?兵祸确实令人憎恶啊,所幸当今天下已经太平了二十载,听说只有那最远的北边会有贼寇骚扰作乱,大汉天下其余地方都安稳得很。”卓文君出言安慰。

“大汉国内太平是真的。”司马相如接着摇摇头说,“但北边确实不安稳啊,自从代桓王薨逝后,新代王压不住边军,匈奴也不怕他,我听说那些贼子常常派人前来打探,他们只等淮阴侯去世,就准备大举南下入侵。”

“淮阴侯都快百岁了吧,匈奴人还怕他呢?”卓文君捂嘴笑说。

司马相如亦是笑了,“可不是嘛,当年汉初那战,可是匈奴最强的单于带着精锐的部队来犯,结果差点被淮阴侯全部歼灭,现在他们各个部族的首领,都还是当年那一批人的后代,怎么可能会不畏惧淮阴侯的存在呢?”

一旁笑岑岑的陈洛补充说:“当年那战,嗯,离歼灭还是差了点,匈奴骑兵迅捷,逃跑起来是难以追上的,而且……”

“不对不对,我认为伯玉兄说得不对。”司马相如不服气道,“我当年可是在长安读过《淮阴兵法》的,按照淮阴侯的布置,那些匈奴军队本该被全歼才对。”

这个时代的大汉百姓对国家都有着强烈自信,无论是在军事、经济还是政治方面,经过七十多年发展的大汉,国力对周边完全呈现碾压状态,称之为“天朝上国”“文明灯塔”,绝对不会是贬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