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分门别类的科举考试(1 / 2)

第171章分门别类的科举考试

大宋宣和三年二月二十七,金国使臣锡剌和鲁与大堤乌在宋国时节马政的带领下登陆登州,准备前往汴京。

然而,一行人刚刚下船,就被登州知府拦了下来。

金使大怒,“宋国是要背盟吗?为什么不让我等前往汴京?”

马政同样纳闷的很,“使君,我等奉命出使金国,此番回程须得面秉圣君!”

登州知府义正言辞,“若是两国邦交,须得有文书为凭证,贵使可有凭证?”

金使从怀中摸出国书,“此乃盟约,看罢之后速速放行!”

谁曾想登州知府看罢之后依旧没有放行,“贵使稍安勿躁,这等邦交大事,在下还需上禀朝廷再作答复!”

金人一头雾水,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宋人再三拦阻,难道他们的皇帝变卦了?

马政闭口不言,刚才他已经看到了登州知府传递出的讯息。

朝堂有变,须得稳住金使!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马政出使金国的时候,方腊尚未起事。

如今,太平军席卷江南,原本用来北上收取燕云的十万西军精锐损失殆尽。

这时,朝堂上是战还是和确实还没有定论!

避开金使,从登州知府口中得知详情之后,马政彻底惊呆了。

这才几个月的时间,朝野上下便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现在看来,这联金攻辽一事确实要被束之高阁了!

想到这里,马政第一时间找到了金人使者,以回禀皇帝为由告辞离去。

金使十分恼怒,他们私下商议道:“这帮宋人还以为我们不知道他们南方发生了叛乱,眼下再三拦阻,定是朝廷有人作祟!”

“不急,你忘了咱们的使命了?”

大堤乌沉声说到:“盟约是假,探清虚实为真!”

“不错,从登州到汴京,足有千里,咱们务必要将宋人的虚实探个清楚!”

“我听说前几日萨鲁木密会方腊,得到了童贯战败的消息,如今十万西军十不存一,你觉得,宋人还有多少实力?”

“传闻宋人精锐有两部分,一部分便是西军,另一部分则是汴京禁军,禁军数量远超于西军!若是属实,大金必须进一步考虑与宋人的关系!”

“好,那咱们就耐心等几日!”

……

就在金人来使受阻于登州的时候,方腊在方肥、方杰、包康、吕将等人的联名劝阻下终于折返江宁。

作为方腊指定的太平军首府,江宁城繁华依旧,而蔗糖、肥皂、烧刀子、等物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工商业的发展。

商贾、百姓,每人都可以分一杯羹。

最重要的是,在太平军麾下没有名目众多的苛捐杂税,人人乐得其所。

当然了,与百姓蒸蒸日上、喜笑颜开的日子不同,方腊初回江宁的日子却有些难捱。

将军府中堆积了成堆的文书,上面全都是近期需要酌情处理的紧急事务:春耕在即,各地久旱无雨;宋人使者多次求见,意图谈论招安事宜;武松询问方腊何时称王……

春旱,若不能及时缓解旱情,极有可能影响一年的收成,若是粮食不能丰产,太平军再想四处征战可就要三思而行了,要知道,粮草向来是大军出行的重要保障!

必须开挖河渠,统筹灌溉,同时出资投建水车,为百姓引水入田!

旱情是一次挑战,更是太平军军府展现手段的时候,如果经此一役,各地百姓能够成功播下粮食,熬过春旱,那么,太平军便可以彻底在江南扎下根来!

至于朝廷招安事宜,方腊决定再拖几日,反正都是糊弄来糊弄去的事情,现在没有事情跟他们啰嗦。

以武松为代表的水浒军将对朝廷恨之入骨,他们巴不得方腊能够高升一步,那样的话,一方面彻底与朝廷站上了对立面,另一方面大家的官位也可以提升一番,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方腊明白,武松的想法并非个例,要知道,就连方肥、方杰都明里暗里试探过方腊。

封王确实有诸多好处,方腊对此并不抗拒,可他打算凑几样喜事,等到“喜事”盈门之际再顺理成章地封王割据!

从一早起床到日落西山,方腊足足在书房处理了一整天的政务,这还是方肥代为处置一部分的结果。

可以想象,如果所有政务方腊全都需要亲力亲为的话,只怕将其劈成八瓣也不够用!

一村一县之事与数州、数府之事比起来,宛若滴水之于江河。

包康需要处理分田到户、村寨联防自卫事宜;吕将需要稳住江南,开疆拓土。

至于方肥,一直以来他便是方腊麾下的一大助力,

怎么办?

开科取士!

为了筹备这一次的开科取士,早在数月之前方腊便定下了章程。

如今,随着地盘的扩大,参加考试的士子必然也会多上不少。

为了防止出现纰漏,方腊寻到方肥,让其查缺补漏。

“我是这么想的,试卷根据士农工商卒五种来分别出具,参考的士子可以自选一门进行考核,若是考核通过,则需要前往底层历练一番,只有做出成绩之人才能酌情录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