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已经开始议论,通过遴选之后官授何职才不算埋没了颜面……
当然,也有理智之人开始打听试题,试图走些捷径,只是,方腊早有防备,试卷也好,考官也罢,一概保密。
越是如此,说明方腊越是重视此次考试,郡望士子也就罢了,他们不曾在意,考中与否干系不大,可是,寒门子弟就不同了,他们很想放手一试。
在开考的前几日,接连有不少人赶到了杭州城。
为了以示重视,方腊特意调出一千军卒将学监团团围住,在大比之前,严禁任何人出入!
当然了,一味的严苛也不是办法,这一日,方腊乘坐马车来到学监,其后,有车马带来了酒肉,他是来“劳军”的。
门口守卫的军卒急忙行礼,方腊微微颌首,道:“此次公开取士,事关重大,你们一定要尽忠职守,替我把好这一关,明白吗?”
军卒激动不已,“将军宽心便是,我等必效死命!”
方腊微微颌首,他迈步进了学监,问道:“包司马呢?”
“正在誊写试题”
“请他过来吧”
“喏!”
包康便是此次大比的出题人之一,也是审阅试卷的重要人物。
当然了,真正的出题人其实是方腊,包康在其中只占据了极小的一个部分。
方腊出题,虽然刁钻,但是仔细想来却富有涵义。
包康不是死板之人,只要题目能够选出真才实学之人,他不会在乎谁是出题之人。
“将军,报名人数已过一千,由此可见,太平军深得人心!”
方腊笑道:“遴选日期就定在元月初九吧,还有一个多月月的时间,如果此次顺利,以后每年元月初九都进行一次考试,包康,你以为如何?”
“下官并无异议,只是不知此番会录用多少人?”
“五中取一如何?”
包康皱起眉头,“下官认为十比一较为稳妥,否则的话,会让人心生侥幸”
方腊应承下来。
包康松了口气,善听谏言,这是方腊的优点之一!也许,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想到这里,包康又问道:“将军,下官有一事不明,选中者即为官,可是,应试不中者又该如何打发?士子长途跋涉,若是两手空空归返,下一次只怕不会有这么多人了”
方腊沉思一番,道:“应试过后,愿意留下的,可以酌情录取”。
“若是不学无术之辈也来浑水摸鱼呢?”
“无妨,每名士子临行之前,给足他们盘缠,必要时,可以发放一身衣物,如此以来,咱们也算仁至义尽”
包康越来越佩服方腊了,“将军深谋远虑,下官佩服”。
房磊又想到一点,“如果来的士子人数过多,通过的人数超过官吏所需,你可以让他们暂时留在杭州,查缺补漏,当然了,如果想要读书的,你可以再给他们一个机会”。
“将军高见,下官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