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借师围剿
时势易也,童贯南下招安之前,方腊虽然击败种师道,占据了江北的大量地盘,但那时的方腊尚未自封为王,而且,朝廷上下都以为只要给方腊一个大义的名头,他一定会屁颠屁颠地应承下来,转而死心塌地为朝廷买卖。
大宋开国一百年间,许许多多的悍匪就是这么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一条狗。
远的不说,近的梁山宋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本以为方腊也不能免俗,谁曾想,此獠的胃口之大,简直令人瞋目!
自封吴王也就罢了,窃据江南之地,断掉朝廷四成的税赋,甚至还要谋夺京东路,夺回燕云十六州!
如果说,列土封疆尚且可也接受,那么试图以皇九子赵构为质的行为就万万行不通了!
西夏、辽国、金国,无论边境战事如何,双方达成何等协议,宋廷顶多是破财消灾,从未有过以皇子为质的先例,这要是开了先河,只怕宋廷将被撤掉最后一块遮羞布!
此时,皇帝赵佶问计于群臣,谋求破敌良策。
然而,战场上的事情只能通过战场来解决。
无论如何行事,方腊麾下的几十万大军都成为避不开的难题。
时间在这一刻过得十分缓慢,诺大的朝堂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一位位文武官员宛若雕塑一般,眼观鼻鼻观心,就是没有一人出言献计。
此情此景,直让赵佶怒火中烧,“方腊,蟊贼耳,此獠窃我疆土,夺我百姓,可谓罪大恶极,难道,诸臣工就没有一丝应对之法?”
这时,一人再度提出了“借金人之师,围剿方腊”的计策。
此一时彼一时也!
换做之前,朝堂之上尽是驳斥声,可现在,竟然有几人当堂附议。
这几日,赵佶也一直在考虑“借师助剿”的利弊。
现在看来,利大于弊。
宋廷与方腊势同水火,绝无苟和的可能。
如此一来,“攘外必先安内”,只有痛下决心,借助外力才能灭掉方腊,清除心腹大患!
有了这样的决断,赵佶当即拍板定案:“童贯,一事不烦二主,借师助剿一事便由你全权负责,记住,多予金银,定要让金人尽快出兵!”
“遵旨!”
童贯耷拉着脑袋,怏怏地接下了这个要命的差事。
大宋宣和三年六月初一。
河北东路平安驿外,效节军指挥使何中打着哈欠走出了门外。
六月,已然是夏季了,干燥的热风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只让人痛苦不堪。
何中麾下的效节军本是厢军,真宗年间,为了应对辽人的威胁,朝廷在地方成立了一支支守备地方的厢军。
后来,随着地方承平,辽人衰败,所谓的厢军早已不被重用,甚至连粮饷都不再发放。
只有负责驿站、运河、漕运的厢军才能得到不足额的粮饷。
河北东路的效节军便掌管了方圆几百里的驿站、递铺,平安驿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地处要害,平安驿靠着一代代的经营,愣是成为一个繁华的货物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