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天险(1 / 2)

当李艾看到了雁门山上的日出时,他决定留在关上待几天。

感情是需要培养的,而且,身边的人也还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身份的转变。

从草原的猎鹰成为城市森林里的大猫,说不上谁更自由,谁的境遇更好,但至少,李艾希望,自己能给她一个良好的栖身之所。

孤独的人从来不会享受孤独,只是习惯使然。

迎着远方的山景,李艾在山头上坐了一整天。

风,山,还有远方的云。

可惜生活条件过于艰苦,但为了这景色,李艾只觉值得。

下午太阳开始落山的时候,枯坐一整天的李艾,终于有了动静。

他从追风背上的背包里拿出了那把胡琴。

嗯……

其实李艾拿到胡琴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这是公孙映红的那把。

那女人,是最会演戏的。

摇摇头,李艾把心思从女人放在了自己手里的物件上。

李艾没有学过拉二胡,他也没学过京剧的任何一个流派唱腔,他对国粹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爷爷时不时哼的几句名段。

但他第一次尝试拉胡琴,就好像天生的一样。

琴声悠扬,哀婉吟唱。

如果有种可以发出清脆声音的乐器和它搭配……

于是,凭借着自己对扬琴的印象,用金属、石片制成了一个四不像的打击乐器。

傍晚时分,他拉着塔德菈,在山上升起一堆篝火,借着篝火和月光,用简陋的扬琴,配合着胡琴的两种弹法,弹奏了一支节奏极为舒缓的曲子。

春去夏替,茫茫北疆,草木繁茂。

卢龙飞狐,幽幽深谷,沟壑商道。

燕赵之地,郁郁风华,江山多娇。

黄土惊沙,猎猎旌旗,与子同袍。

乐声,其实是难以用文字来表示的,但在中原大地上,人们借用汉字语言的象形,去描绘乐声中的“乐趣”。

于是,乐府诗就出现了,乐曲声声,诗歌伴随,词与律的结合,成为了一代代文人墨客在陶冶情操时,所追寻的道。

那时,人们杜撰了一个词语,“雅俗共赏”。

这其实是在说乐府诗里的诗词,说的是文字。

因为想要精通一门文字,直到可以书写诗词歌赋来运用文字之美的水准,一定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和运用。

于是,世家大族掌握了对文字的学习权和解释权。

然后,就有了雅,俗,还有白丁的区分。

但……音乐其实从来不分雅或者俗,只有是否贴合。

贴合的是景色,是物什,还是乐声中的人。

当你和音乐所要描绘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那就说明,你懂了这支曲子,而那时那刻所聆听到的那支曲子,只有你自己懂得。

当李艾倾注感情地弹奏着这支曲子,就连关上的士兵,还有那些跟随士兵过来的人们,都在安静地聆听着。

篝火燃烧的声响,山间骤起的风声,远方苍鹰的长鸣,和着这支气质绵延悠长曲子,将这一幕定格。

也许双方的文字并不统一,也许互相都听不懂对方的口音,但音律乐是共通的,韵味是共鸣的。

这支曲子,就这样默默地,诉说着北地的沧桑,诉说着时代的融合,还有这片土地上埋葬的慷慨与悲壮。

月亮,就这样静悄悄地走过去。

李艾一遍遍地弹奏着,追寻着记忆里那最合拍的意境。

乐声中,他想起了爷爷,想起了爷爷说的全本书中,那些英雄。

第二天,很多士兵们都跑来问塔德菈和李艾,昨天他弹奏的那支曲子叫什么。

李艾用石头在石板上刻下了四个字,“丹砂巍巍”。

也不知道为什么,李艾自上而下刻在石板上的这四个字,像极了某个更大的奇怪的文字。

那复杂的象形文字,像极了太行八陉,像极了那崎岖的山道,又像极了黄土高坡上的千沟万壑……

对了,这里是大同,还有煤矿呢。

想了想,李艾又在这行字的边上,刻下了“天险”二字。

神奇的事情出现了,那个刻在石板上的“天险”,越来越像那巍峨的群山。

“呵……”

李艾清楚,这是系统的原因。

他没再往下细想。

而在这次询问时,李艾也能够看出来,塔德菈其实很受她的部下尊敬。

那是源自仰慕的尊敬,而不是源自畏惧。

打这开始,李艾就结识了关上的士兵们,数天的时间里,他也不再提及带塔德菈回幽州的事情。

整个关上守军俨然成为了一个部落。

奇特的是,这里驻守的人有突厥人,也有汉人。

有吐谷浑的牧民,有月氏和吐火罗的武器匠,还有契丹来的皮革匠。

控弦之士里也不全是突厥人大姐姐,几十个顶着汉人面孔的健壮女性说着夹杂突厥语和汉语的词,都跑来跟李艾打招呼,和他认识。

这种感觉……就很奇怪。

“很奇怪吗?”

塔德菈问李艾。

“有点……”

“所以说,你老家是南边的嘛,不清楚我们这儿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李艾是真地有些不懂。

“为什么会没有区别呢?你是你,我是我,这很正常,但是,我们的认同是一样的。”

“什么认同呢?”

“在北边,如果不是有着血海深仇的敌对部落,只要我们都自称是唐人,会说几句唐朝的官话,那就是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生活。哈哈,甚至是在突厥石国,我们也只认你们的前朝唐朝是宗主国,那主和派的吉利和始毕也是一样的,和‘周’是建交,不是重修于好哦。”

塔德菈随口的解释让李艾茅塞顿开。

“原来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李青霞在幽州能得到这么多的支持,而主战的莫度可汗也借此聚拢来一大批突厥内部的支持者……”

“你们汉人的‘周’,在北方可不得人心呢,但……狄公来了,就说不好了。”

李艾没吱声,只是安静地点点头。

辉煌的唐初,哪怕只是经历两任皇帝,前后不到8年,都有如此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这个时代的平民和贵族,基本上过的就是两种生活,平民可能不知道唐朝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但,两任皇帝以民为本,开疆拓土,开辟商路,重新建立丝绸之路,让北方部落的民众有饭吃、有衣穿,他们就会念叨那个朝代的好。

于是,久而久之,“唐人”这个概念,就此深入人心,他们自诩不是中原汉人,但却承认自己是唐朝的民……

怪不得后世流传的是“汉唐”。

李艾摇摇头,这也许在短时间里是好事,但到了唐朝后期,就变了味。

但这也说明了一件事。

一个国家或许难以长治久安,但在同一种文化影响下的文明,无论统治者几度更替,却依旧可以长盛不衰。

只是这条路很艰难,很艰难。

可在那颗蓝色的星球上,就有一个文明做到了这一点。

独一无二。

……

这天,塔德菈去处理关上的事务,她毕竟是军事主官,不可能一直陪着李艾。

而李艾则从营帐里拿了个毛毯,坐在帐篷外,吹着山风,看着山对面,又开始了打坐。

回忆着突然在脑海里多出来的记忆,他确信这是以前没有的,就像是忽然想起来一样。

那是关于前世小时候的记忆。

李艾的爷爷既是一位说书人,也是一名戏曲票友。

老人家不止会京剧,还会评剧和吕剧。

李艾以前对戏曲说不上讨厌,但也绝对称不上喜欢。

倒还不是因为戏曲唱腔的问题,对他来说,旋律好听其实就可以了。但问题就在于同样的戏服,同样的锣声、胡琴声,戏台上看见和听见的,是和这些东西放在库房里不一样的。

津门的曲艺人很多都是不分家的,爷爷就认识不少戏曲的名家。

李艾的记忆虽然出现了一些紊乱,但系统还是让他记起自己四五岁时遇到的那件事。

那时候因为李艾比较乖,而被安排在某家戏楼里看库房。

当然不少单纯的看库房,主要是父母都不在身边,李艾又特别喜欢安静,爷爷说什么就听什么。

只是在戏楼里看两个小时的库房,不仅能在库房里用某播放器“数码宝贝和暴龙兽”,在老人们喝茶闲聊回来的时候,还可以得到好几个爷爷一起给的小点心。

那时候,某士林的糕点做得真不错,很让李艾嘴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