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周郎单骑入敌营(1 / 2)

第128章周郎单骑入敌营

不仅仅是皇甫嵩,周琦听到了戏志才的这番话,也沉默了下来。

面对郭嘉的设局,周琦与皇甫嵩几乎没有丝毫还手余地,却也并非两人无能。

之所以如此,盖因郭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这才能以堂堂正正之阳谋,将官兵逼入绝境。

所谓天时,乃是干旱之后的接连暴雨。

所谓地利,自然是黄巾军占据上游,可以肆意蓄水。

所谓人和,自然是黄巾军拥有郭嘉这位谋士出谋划策,且由于郭嘉生于颍川,对洧水水势颇为了解,才能一步十算,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若仅靠郭嘉,自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不可能做成此事。

但郭嘉背后,却有波才率领的近十万黄巾,正是有了这些人作为坚实的后盾,才能让官兵束手无策。

这就是人和。

然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万事万物都有一丝生机。

换做寻常人,未必能够抓住那丝生机,也只有像戏志才这种,本就智谋出众,且久居于洧水河畔之人,才能死中求生,想到破解之法。

可惜这个破局之法,却也要冒着天大风险。

如果周琦与皇甫嵩采纳此策,也就相当于完全赌上了自己的前程与身家性命。

若能奇袭夺取长社,二人纵然丢掉新郑,却也相当于断了波才粮草,绝对是大功一件。

若攻不下长社,又丢掉新郑的话,不仅两人及其麾下大军,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朝廷也肯定会怪罪。

周琦、皇甫嵩对视一眼,心态各不相同。

出于对戏志才的信任,周琦自然愿意赌一次,而且他也坚信,黄巾之乱早晚会结束。

哪怕失败了受到朝廷责罚,亦无惧。

相比起周琦的洒脱与信任,皇甫嵩却仍旧纠结不已。

他并非为自己前途感到担心,只是感觉这条路太过冒险,稍有不慎麾下兵马都会折损殆尽。

皇甫嵩不怕死,不怕朝廷治罪,却害怕这些士卒折损在了长社。

戏志才好似看穿了皇甫嵩的心思,道:“左中郎将可是觉得如此孤注一掷,未免有些冒险,因此担心麾下士卒?”

皇甫嵩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戏志才笑道:“长社,只能以奇袭破之。事有不逮,即刻撤往鄢陵。”

“鄢陵亦在洧水下游,距离长社不过一日路程,完全可以在干粮耗尽之前抵达此地。”

“占据鄢陵,进可攻取长社,断新郑黄巾之粮道,退可进入陈留,伺机而动。”

“陈留富庶,人口众多,钱粮充足。”

“两位将军持节,可征调陈留郡兵马、钱粮至鄢陵,如此亦能与波才形成对峙之势。”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若将军退守鄢陵,波才纵然拿下新郑,亦不敢继续进兵司隶,反而为了保护粮道以及长社,必会起兵先攻鄢陵。”

“如此,既可解当下之危,亦可重新在颍川开辟战场。”

皇甫嵩听到这里,当即不再犹豫,道:“既如此,且听阁下之言,弃新郑而攻长社。”

“然水寨船只良莠不齐,若欲尽载城中兵马顺流而下,被收缴之渔船、竹筏也要全部用上。”

“只怕届时河水暴涨,竹筏扛不住风浪。”

戏志才皱眉苦思许久,最终说道:“左中郎将但请放心,若黄巾贼不水淹新郑,再加上有了琐侯亭作为泄洪之所,想必洧水水位短期不会暴涨。”

“渔船、竹筏,亦可通行。”

周琦沉吟神情微动,点头道:“志才此言大善,黄巾贼未必会水淹新郑。”

新郑城南黄巾军营寨。

经过一晚上断断续续的降雨,到了白天雨势已经稍减,从最初的大雨转到中雨,再到如今淅淅沥沥的小雨。

“启禀渠帅,据斥候来报,新郑官兵先是主动掘开堤坝,随后弃城而走,乘战船、竹筏朝下游而去。”

波才闻言,先是略微思量,而后脸色微变,失声道:“官兵莫非是想取长社?”

郭嘉站在波才身旁,眼睛却是明亮了些许,嘴角也勾勒出了一抹弧度。

波才急忙转身看向郭嘉,问道:“长社危矣,是否可以提前令人掘开堤坝?”

郭嘉问道:“渠帅是否想让洧水暴涨,淹没那些竹筏?”

波才重重点了点头。

郭嘉却是摇头道:“此计不可取也。”

波才问道:“为何?”

郭嘉道:“渠帅泄洪,固然可以让洧水暴涨,然官兵主动泄洪,洧水水位短时间也绝不可能上涨太多。”

“且官兵乘势而下,速度奇快,已经离开多时。就算渠帅现在吩咐人前去泄洪,洪水东流亦需要时间,也未必能够赶上官兵。”

“相反,若泄洪导致洧水南岸决堤,大水淹没下游,反而会阻拦渠帅回援长社。”

波才闻言,这才冷静下来,皱眉道:“如此,当如何应对?”

郭嘉道:“为今之计,应当先停止蓄水,并且领兵进入新郑,再派精兵轻装上阵,星夜兼程回援长社。”

杜远问道:“我们前面做了这么多事,就是为了水淹新郑,现在停止蓄水,此前所为岂不都成了无用功?”

郭嘉摇头,道:“水淹只是手段,攻取新郑才是目的。如无此前蓄水,官兵岂会弃城而走?”

“若果真水淹新郑,纵然渠帅最终夺取了城池,亦不过废墟也。”

“如今能够兵不血刃,就拿下完好无损的新郑,岂不更好?”

杜远无言以对,波才却是暗暗点头。

新郑城内。

波才命人安抚好百姓以后,当即转头看向郭嘉,问道:“杜远能及时前去救援长社吗?”

郭嘉略作沉吟,摇头道:“长社能否守住,不在杜远,而在裴元绍。”

波才问道:“先生何意?”

郭嘉叹道:“官兵拥有水军,乘船而下不需一日即可抵达长社。”

“反观杜远,就算率领精锐轻装长途奔袭,平常时分亦要两日时间。”

“今大雨连绵,道路泥泞、湿滑,杜远想要率军抵达长社,少则三日,多则五天。”

“待杜远抵达长社,恐怕战局已定。”

“故长社之存亡,不在杜远,而在长社守将裴元绍也。”

波才不由长长叹了口气,脸上丝毫没有拿下新郑的喜悦,反而带着些许愁容。

“不过也无需太过担忧,长社城郭高大,粮草、物资充足,还有裴元绍所率三万兵马驻守,官兵想要攻破,并不容易。”

波才闻言,这才略微舒了口气。

眼看波才情绪逐渐稳定,郭嘉却是深深一拜,道:“半月之期未到,吾已助渠帅兵不血刃拿下新郑,还请渠帅能够放掉郭氏族人。”

波才笑着说道:“先生勿忧,我已经提前吩咐过杜远,彼抵达长社以后,自会下令放人。”

郭嘉再施一礼,道:“约定既已完成,嘉欲向渠帅告别。”

波才怔怔看着尚未及冠的郭嘉,眼中露出了极度复杂的神色,最终还是深深叹了口气。

“先生就不能留下,与我共图大事吗?”

郭嘉虽然只有十四五岁,却通过自己的智慧,深深折服了波才这位黄巾渠帅。

黄巾军不缺兵将,缺的就是郭嘉这样的谋士。

正是为此,波才才不舍的出言挽留。

郭嘉却是正色道:“此前早有约定,我只为渠帅献策攻取新郑。新郑破,则渠帅必须放我离去,渠帅难道准备爽约?”

波才沉默许久,看着郭嘉那略显稚嫩的脸庞,道:“我虽为一介贼寇,却也知晓信义二字。”

“既然此前与先生击掌为誓,岂会爽约?”

“我只希望,先生离去以后,莫要与我黄巾军为敌。”

郭嘉仔细打量着波才的表情,知晓对方并不没有敷衍自己,而是的确打算放自己离去,才在心中暗自舒了口气。

如不然,他或许只能被迫继续留在黄巾军中了。

郭嘉对着波才深深一拜,道:“在下学业尚未完成,并不想参与到这些事情之中,若非为了保住郭氏族人,亦不会为渠帅献策。”

“我此去,仍会以学业为主,绝不与渠帅为敌!”

听着郭嘉那斩钉截铁的言语,波才略微舒了口气,纵然心中百般不舍,仍旧签署了文书,让郭嘉自由离去。

临行前,郭嘉看着依依不舍的波才,忍不住停住了脚步。

他压低声音说道:“官兵中有高人,就连我以为万无一失的策略,亦能被之找到破绽。”

“今朝廷气数未尽,黄巾军纵能肆虐一时,终究难成大事。”

“渠帅若信得过郭嘉,吾有上中下三策可供渠帅选择。”

“若信不过,在下转身就走,绝不多言。”

与波才及其麾下黄巾军相处这段时间,郭嘉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些都是一群被逼无奈才造反的百姓。

百姓被逼活不下去了,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在郭嘉眼中,现在的黄巾军虽然被某些野心家所利用,可那些跟随起义的百姓却是无辜的。

至少在黄巾起义初期,黄巾军尚未开始四处劫掠百姓,也没有强盗行径,的确值得同情。

就连波才本人,也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

虽不至于让郭嘉投其麾下,却也让郭嘉起了恻隐之心,想要在临别之际提点一下对方。

波才闻言脸色微变,可是先后想到了郭图、郭嘉,也不由暗自苦笑。

他知晓,士人不可能为黄巾军所用,朝廷也并不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不堪一击,黄巾军未来的命运必然十分坎坷。

所以,面对郭嘉的这番消极言论,波才并没有动怒,只是感到深深的悲哀与沮丧。

“先生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