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郑和下西洋(1 / 2)

六月初,宝船、货物准备就绪,终于到了出海的时刻。

文臣之中,除了夏原吉一人,余者皆对出海相当排斥。

这些人之中,有的是因为出海贸易损害了家族利益,有的则是觉得天朝上国,做商人行当,有损威名。

当然,表面上都是众口一词:朝廷经商,有失体面。

对此,朱棣早有预料,表示:“宝船出海并非是为了贸易,而是宣扬国威……”

巴拉巴拉……

背后有女诸生出谋划策,朱棣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讲过后,文臣虽不愿,却也毫无办法。

郑和一次下西洋,正式开启!

本来朱棣想让李青跟着去,但李青不情愿出远门,这一去至少得两年,实在太长了,朱棣也没勉强。

不过,作为认识多年的朋友,李青一路跟随船队,为三宝送行。

六月中旬,宝船舰队陆续从京师出发,在太仓刘家港集结,随即至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甲板上,海风扬起三宝长发,那个面容白净的少年,如今已是中年,更加成熟内敛。

三宝不像其他太监,总是习惯性的弯着腰;也没有谄媚之色,反而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脸上始终带着笑,不知情的人,谁也不会把他和太监联系在一起。

“先生,再送可就要送出海了。”三宝笑道,“就到这儿吧!”

李青吁了口气,叮嘱道:“水长路远,一路保重!”

三宝点头,也颇为不舍:“此番一别,怕要两年不能相见,先生也要珍重。”

两人说话间,一张张船帆陆续升起,北风刮得猎猎作响,见状,李青抱了抱拳,转身下了舰船。

一刻钟后,船帆尽数升起,水手搅动转盘,随着粗重的铁链一点点缠在转盘之上,船锚也被提了上来。

三宝立在甲板之上,海风把他的袍子吹得鼓鼓作响,他满脸欣然,朗声道:“启航!”

半刻钟后,宝船缓缓移动,朝着西太平洋、印度洋方向进发。

“三宝!”李青气沉丹田,喊了一句。

三宝回头,报以粲然微笑。

李青被其感染,嘴角也露出笑意,“一路顺风。”

三宝满脸笑意,使劲儿摇了摇手。

………

李青在港口伫立良久,直到堪比小型航母的舰船,彻底消失在视野,才转身随送行队伍往回赶。

~

回到京师后,李青继续朴实无华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珍惜眼前人,就连老和尚,他偶尔都会给予关心。

比如:有时去寺庙看看,这厮死了没。

浙西的洪水被妥善治理,清淤还田事宜进行地有条不紊,修书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一切都在往好的发展。

这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可以切身体会的到。

不过,大明几乎处处开源,没有节流,国库是日益吃紧。

在小胖、李青、夏原吉等人的周旋下,勉强还能支撑。

当然,能支撑的条件,让很多文臣都不满意。

因为,在几人的建议下,加重了江南数省的赋税。

虽然洪武朝南北榜之后,大明官员不再被南方士子垄断,却也没好多少,大明的官员七成以上,都来自江南。

尤其以,江.苏、浙.江、江.西,这三个省份为最,三省加一起,几乎顶得上半边天。

这一波操作下来,李青的名声又臭了,御史言官对他的弹劾层出不穷。

但李青根本不在乎,不爽了就休息两天,而朱棣对弹劾李青的奏疏,也只有一种处理方式。

——留中不发!

言官见弹劾李青无效,一气之下,弹劾起朱棣来了,弹劾他破坏太祖禁海的祖制,弹劾他劳民伤财的修书……弹得是个不亦乐乎。

朱棣起初不以为意,但随着言官的越弹越凶,他也有些吃不消。

这玩意儿,不亚于后世的网络暴力,朱棣堂堂皇帝,哪会惯着这些键盘侠,于是抓了几个典型。

他倒也没有治大罪,只是罚了廷杖二十,怎料,这些人体格太差,二十廷杖下去,竟一命呜呼。

对此,朱棣深表歉意。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