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捐款(1)(1 / 2)

盛世枭雄 清风明月 13207 字 6个月前

随着林立的奏折呈送,多个城池官员与民众主动参与开封城雪后救灾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迅速传播出去。

每传到一个城池,城内茶馆都人满为患,说书先生几乎不带休息的一场接着一场地讲述。

先前的救灾故事讲过了,跟着又有新的故事。

这些故事里重点就是某某城池某某商户,听说了开封城内的大雪灾情,立刻动员全家,拿出家中积存的粮食,披星戴月,不顾严寒,送向灾区。

故事里竭尽渲染之能力,描述了赶路的艰辛,风雪之夜的忍饥挨饿,只为了灾民能早一日吃到粮食,能多吃上一口。

也有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大夫,还有的只是普通的百姓,只为尽绵薄之力,自然也有官员、衙役。

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的故事,最主要的是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全是实名的。

左家、苗家人都在其中。

在这些故事听得差不多之后,又有了新的故事,主人公换成了秀才、举人,他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对文人的错觉),但在开封城帮助受到惊吓的孩童,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识字,不收分文。

百姓总是愿意听到英雄事迹的,也愿意津津乐道地传颂。

很快,各个城镇又出现了这些救灾故事的话本,纸张并不是很好,但字迹清晰,故事生动,售价很是便宜。

最主要的是,话本上还印刷着这样一句话:每出售一本,就向开封城的希望小学捐献一文钱。

希望小学和捐献一文钱这两个事情,立刻就成了各个城池的热门话题。

出售话本的书店专人记账,每一本图书都有编号,出售都有登记,公开透明,每日还在书店门口写下前一日出售的图书数量,和汇总数,和捐献的银两数。

很快,就有文人不仅前来买书,还前来捐款,所捐款箱和名单也立刻都登记在册,并且在书店外边张贴红榜,所有捐款人的名单全在其内。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一文钱献爱心”忽然就席卷了几乎大夏所有城池。

京城内,夏云泽也收到了密报,这个“一元钱献爱心”活动已经轰轰烈烈地传到了京城,并在京城立刻成了时尚。

不但百姓踊跃捐款,甚至有街头乞丐也将自己辛辛苦苦讨要的铜板放入捐款箱里。

更有大户人家,捐款超过百两,甚至更多的事情。

但街面上很快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这些捐款究竟能不能送到开封城受灾的百姓手里,开封城的百姓真需要这么多银两吗?

早朝之前,进入到大殿的大臣们一反安静的常态,也都在低低地议论着,都在猜想是谁掀起的这个“一文钱献爱心”的活动。

直到夏云泽步入大殿,大殿内才安静下来。

御史第一个上前禀奏捐款这件事情。

首先对捐款救助活动提出了肯定,接着就提出了对活动真实性的质疑,和用于救灾具体银两数目的怀疑。

不想御史才提出质疑,大理寺卿周振生就上前回禀:

“陛下,发起‘一文钱献爱心’活动之人,为永安城商户左家。

左家经营人口买卖,这次在开封城救灾中,与苗家是第一批赶到开封城的。

捐助了粮食之后,据说又捐助了一所学堂,又印刷了救灾故事话本,之后发展了捐款。

臣昨日派人前去查看,所有捐助银两名单与银两全部登记在册,核对后并无差错。

书店掌柜说,捐款每日存入钱庄,汇集到一定数量之后送于开封城,用于兴建学堂。”

御史闻言道:“一个开封城兴建学堂,能需要多少银两?如今不仅仅京城如此,据来往商人说,很多城池都有捐款行为。

臣以为,应该彻查捐款数量,以防有人以捐款为名,行敛财贪墨之事,寒百姓之心。”

朝廷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都是赞成捐款,然而也都以为这等钱财之事应该以官府之名运作。

所得到的钱款也不应由商户指派。

也有人提出,前往开封城救灾的忠义大将军林立,与永安城的左家是至交,此番左家行为,是不是有林大将军的手笔。

待到大臣们议论声停止的时候,夏云泽才拿出一份奏折,拍在案几上。

“当日开封城雪中受困,忠义大将军才回到京城只有两日,就临危受命,空着双手,只带着五百士兵连夜出发。

户部答应的救灾粮草是几时出发的?救灾的银两又是几时拨出的?救灾的人呢?”

此话一出,大殿上鸦雀无声。

“忠义大将军每到一处,都是发动商户,参与义务救援——哪里有那么多的义务!”

夏云泽忽地一拍案几,怒道:“户部的粮食迟迟不发,下边的官府也推脱,只有我大夏的商户,义无反顾,拿出家里的银钱购买粮食药材,组织成车队,不顾严寒风雪,前往开封城!”

大殿内的大臣们都微微低下头,尤其是户部尚书,一句话也不敢说。

粮草是早就送出去了,但是押送的粮草哪里是向民间商户那般,起早贪黑,昼夜运送的。

民间商户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户部的粮草,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夏云泽气急:“我大夏盛世,竟也有城府尹被杀,妻小被烹食,城池被暴徒把持,裹胁百姓烧杀抢掠之事。

而这等惨状,竟然在事发一月之后,你们这些朝中大臣竟然都未曾听说。

忠义大将军只用一日时间就平定叛乱,城中百姓毫发无伤,当日就有民间救灾粮食进入。

你们这些大臣们却在朝堂上质疑忠义大将军贪墨救灾银钱?

质疑拿出银钱、冒着风雪、不顾自身安全救灾的商户贪墨?

你们的眼里还有没有仁义二字?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不怪夏云泽生气,夏云泽都在为林立不值。

夏云泽已经得到了密报,林立所有的宣传中,几乎都将他自己的名字淡化了,重点宣扬的全是他这个坐镇朝堂之上的皇帝陛下。

而捐款之策,也是林立离开京城之前就提议的了,尤其提到不想有官府插手,只因为涉及钱款巨大,最后容易形成贪污腐败。

林立提出暂时试行,以李云秋这个铁骑校尉代为监管,捐款所用项目,不仅仅用在开封,还可以用在全大夏所有受灾的城池百姓身上。

余下的钱款存入钱庄,不可用于任何生利之事,就是要确保捐款不被贪墨。

而如今,果然捐款才一开始,就被人质疑,甚至都无视了林立救灾的功绩。

臣昨日派人前去查看,所有捐助银两名单与银两全部登记在册,核对后并无差错。

书店掌柜说,捐款每日存入钱庄,汇集到一定数量之后送于开封城,用于兴建学堂。”

御史闻言道:“一个开封城兴建学堂,能需要多少银两?如今不仅仅京城如此,据来往商人说,很多城池都有捐款行为。

臣以为,应该彻查捐款数量,以防有人以捐款为名,行敛财贪墨之事,寒百姓之心。”

朝廷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都是赞成捐款,然而也都以为这等钱财之事应该以官府之名运作。

所得到的钱款也不应由商户指派。

也有人提出,前往开封城救灾的忠义大将军林立,与永安城的左家是至交,此番左家行为,是不是有林大将军的手笔。

待到大臣们议论声停止的时候,夏云泽才拿出一份奏折,拍在案几上。

“当日开封城雪中受困,忠义大将军才回到京城只有两日,就临危受命,空着双手,只带着五百士兵连夜出发。

户部答应的救灾粮草是几时出发的?救灾的银两又是几时拨出的?救灾的人呢?”

此话一出,大殿上鸦雀无声。

“忠义大将军每到一处,都是发动商户,参与义务救援——哪里有那么多的义务!”

夏云泽忽地一拍案几,怒道:“户部的粮食迟迟不发,下边的官府也推脱,只有我大夏的商户,义无反顾,拿出家里的银钱购买粮食药材,组织成车队,不顾严寒风雪,前往开封城!”

大殿内的大臣们都微微低下头,尤其是户部尚书,一句话也不敢说。

粮草是早就送出去了,但是押送的粮草哪里是向民间商户那般,起早贪黑,昼夜运送的。

民间商户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户部的粮草,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夏云泽气急:“我大夏盛世,竟也有城府尹被杀,妻小被烹食,城池被暴徒把持,裹胁百姓烧杀抢掠之事。

而这等惨状,竟然在事发一月之后,你们这些朝中大臣竟然都未曾听说。

忠义大将军只用一日时间就平定叛乱,城中百姓毫发无伤,当日就有民间救灾粮食进入。

你们这些大臣们却在朝堂上质疑忠义大将军贪墨救灾银钱?

质疑拿出银钱、冒着风雪、不顾自身安全救灾的商户贪墨?

你们的眼里还有没有仁义二字?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不怪夏云泽生气,夏云泽都在为林立不值。

夏云泽已经得到了密报,林立所有的宣传中,几乎都将他自己的名字淡化了,重点宣扬的全是他这个坐镇朝堂之上的皇帝陛下。

而捐款之策,也是林立离开京城之前就提议的了,尤其提到不想有官府插手,只因为涉及钱款巨大,最后容易形成贪污腐败。

林立提出暂时试行,以李云秋这个铁骑校尉代为监管,捐款所用项目,不仅仅用在开封,还可以用在全大夏所有受灾的城池百姓身上。

余下的钱款存入钱庄,不可用于任何生利之事,就是要确保捐款不被贪墨。

而如今,果然捐款才一开始,就被人质疑,甚至都无视了林立救灾的功绩。

臣昨日派人前去查看,所有捐助银两名单与银两全部登记在册,核对后并无差错。

书店掌柜说,捐款每日存入钱庄,汇集到一定数量之后送于开封城,用于兴建学堂。”

御史闻言道:“一个开封城兴建学堂,能需要多少银两?如今不仅仅京城如此,据来往商人说,很多城池都有捐款行为。

臣以为,应该彻查捐款数量,以防有人以捐款为名,行敛财贪墨之事,寒百姓之心。”

朝廷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都是赞成捐款,然而也都以为这等钱财之事应该以官府之名运作。

所得到的钱款也不应由商户指派。

也有人提出,前往开封城救灾的忠义大将军林立,与永安城的左家是至交,此番左家行为,是不是有林大将军的手笔。

待到大臣们议论声停止的时候,夏云泽才拿出一份奏折,拍在案几上。

“当日开封城雪中受困,忠义大将军才回到京城只有两日,就临危受命,空着双手,只带着五百士兵连夜出发。

户部答应的救灾粮草是几时出发的?救灾的银两又是几时拨出的?救灾的人呢?”

此话一出,大殿上鸦雀无声。

“忠义大将军每到一处,都是发动商户,参与义务救援——哪里有那么多的义务!”

夏云泽忽地一拍案几,怒道:“户部的粮食迟迟不发,下边的官府也推脱,只有我大夏的商户,义无反顾,拿出家里的银钱购买粮食药材,组织成车队,不顾严寒风雪,前往开封城!”

大殿内的大臣们都微微低下头,尤其是户部尚书,一句话也不敢说。

粮草是早就送出去了,但是押送的粮草哪里是向民间商户那般,起早贪黑,昼夜运送的。

民间商户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户部的粮草,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夏云泽气急:“我大夏盛世,竟也有城府尹被杀,妻小被烹食,城池被暴徒把持,裹胁百姓烧杀抢掠之事。

而这等惨状,竟然在事发一月之后,你们这些朝中大臣竟然都未曾听说。

忠义大将军只用一日时间就平定叛乱,城中百姓毫发无伤,当日就有民间救灾粮食进入。

你们这些大臣们却在朝堂上质疑忠义大将军贪墨救灾银钱?

质疑拿出银钱、冒着风雪、不顾自身安全救灾的商户贪墨?

你们的眼里还有没有仁义二字?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不怪夏云泽生气,夏云泽都在为林立不值。

夏云泽已经得到了密报,林立所有的宣传中,几乎都将他自己的名字淡化了,重点宣扬的全是他这个坐镇朝堂之上的皇帝陛下。

而捐款之策,也是林立离开京城之前就提议的了,尤其提到不想有官府插手,只因为涉及钱款巨大,最后容易形成贪污腐败。

林立提出暂时试行,以李云秋这个铁骑校尉代为监管,捐款所用项目,不仅仅用在开封,还可以用在全大夏所有受灾的城池百姓身上。

余下的钱款存入钱庄,不可用于任何生利之事,就是要确保捐款不被贪墨。

而如今,果然捐款才一开始,就被人质疑,甚至都无视了林立救灾的功绩。

臣昨日派人前去查看,所有捐助银两名单与银两全部登记在册,核对后并无差错。

书店掌柜说,捐款每日存入钱庄,汇集到一定数量之后送于开封城,用于兴建学堂。”

御史闻言道:“一个开封城兴建学堂,能需要多少银两?如今不仅仅京城如此,据来往商人说,很多城池都有捐款行为。

臣以为,应该彻查捐款数量,以防有人以捐款为名,行敛财贪墨之事,寒百姓之心。”

朝廷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都是赞成捐款,然而也都以为这等钱财之事应该以官府之名运作。

所得到的钱款也不应由商户指派。

也有人提出,前往开封城救灾的忠义大将军林立,与永安城的左家是至交,此番左家行为,是不是有林大将军的手笔。

待到大臣们议论声停止的时候,夏云泽才拿出一份奏折,拍在案几上。

“当日开封城雪中受困,忠义大将军才回到京城只有两日,就临危受命,空着双手,只带着五百士兵连夜出发。

户部答应的救灾粮草是几时出发的?救灾的银两又是几时拨出的?救灾的人呢?”

此话一出,大殿上鸦雀无声。

“忠义大将军每到一处,都是发动商户,参与义务救援——哪里有那么多的义务!”

夏云泽忽地一拍案几,怒道:“户部的粮食迟迟不发,下边的官府也推脱,只有我大夏的商户,义无反顾,拿出家里的银钱购买粮食药材,组织成车队,不顾严寒风雪,前往开封城!”

大殿内的大臣们都微微低下头,尤其是户部尚书,一句话也不敢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