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 道子与士族三代们(1 / 1)

公元384年六月,褚太后去世,皇帝司马曜此时24岁,他的好弟弟司马道子22岁。褚太后是谢安长期以来的靠山,绝顶聪明的谢安认为朝廷一定会将矛头指向自己,以为背负着淝水之战的胜利,于是主动提出离开朝廷,亲自率兵北伐。

谢安是如何亲临战场的,史书没有太详细的记载,或许大概率带着女团游乐去了。谢玄、刘牢之等人倒是争气,趁着前秦败乱,将东晋北方的界线推进到黄河一带,中间刘牢之甚至渡过黄河来到邺城支援被慕容垂围攻的苻丕。当然北府军打仗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为了财,收复兖、青、司、豫四州后便着急回家上交抢来的战利品。

朝廷里当然不希望谢家或者别家因战功做大,赶紧召谢玄回淮阴驻防,朱序镇守寿阳,淮河以南才是东晋的根本。公元385年谢安去世,司马道子接任扬州刺史。公元388年正月,谢玄去世,中原秩序崩溃,东晋的北境不再有战争的压力,给东晋朝廷难得的享乐时间,于是司马曜和司马道子开始互掐。

司马道子这边重用的是王国宝,他是王坦之的儿子、谢安女婿。王国宝的弟弟王忱此时掌控西府,担任荆州刺史,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而本来与司马道子交好,后来又投靠司马曜的王恭,其也是太原王氏一脉,但与王国宝那支血缘比较远。王恭上位依靠的是一位皇后姑姑和一位皇后妹妹,太原王氏这两支与谢家的关系都十分亲近,同属名士圈。史书记载谢安非常瞧不上他的女婿王国宝,但想想他的另一位女婿王凝之,似乎谢安的女婿都很相似。或许王国宝之后的所作所为实在不堪,史书上谢安多次与他划清界限,但更为奇葩的王凝之,谢安则多次劝他颇有文学造诣的闺女谢道韫忍耐。

司马曜、司马道子、王恭、王国宝加上王导的孙子王珣、郗鉴的孙子郗恢、庾亮的孙子庾楷、殷浩的侄子殷仲堪一边纵情娱乐,一边勾心斗角。中原的国主大多传不过三代,东晋似乎要被创立它的那些名士们的第三代玩灭。公元392年,东晋开国名士的第三代中较为有能耐的荆州刺史王忱去世,司马曜为了能与弟弟叫板,赶紧安排殷仲堪为荆州刺史,随后又安排王恭、郗恢去掌控北府,留下王珣等人在朝廷里陪自己,似乎皇帝的权利又回来了。然而司马道子升王国宝为中书令、中领军,又引王国宝堂弟王绪进入朝廷,司马道子对权利的欲望依旧没减弱。公元396年底,史书记载司马曜喝完酒后,嫌弃张贵人年老色衰,打算第二天废掉她,结果当晚张贵人便用被子捂死了司马曜。如果记载属实,司马曜或许是华夏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皇帝了。或许是司马曜平日爱喝大酒的原因,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智商,司马衷到底是不是傻还有待考证,但司马曜的长子司马德宗是东晋,也或许是历史上智力最为残缺的皇帝,是毋庸置疑的。

司马道子名正言顺的掌控朝廷,北边的“名士”王恭看不下去了,尤其是看不惯他的同族王国宝。公元397年,王恭联结殷仲堪起兵讨伐王国宝。这些“名士”酒杯的包浆或许比马鞍厚很多,或许他们都没真的骑过马、摸过兵器。司马道子率先怂了,直接赐死王国宝,又遣使向王恭道歉。王恭还没反应过来,事情便过去了,从中原劫掠刚返回京口不久的刘牢之或许打算去建康劫掠一番,计划搁浅了。

司马道子反应之快同样让犹豫出兵的殷仲堪没反应过来,但当司马道子得知殷仲堪有响应王恭的打算之后,就开始担忧自己的喝酒大计。谯王司马尚之给司马道子出注意,让他把王国宝的异母弟弟王愉打发去江州当刺史,稍微抵挡一下西府的势力。不过,此举招来豫州刺史庾楷不满,因为“奇才”司马道子把豫州四郡交给了王愉都督。于是庾楷鼓动王恭讨伐司马尚之,公元398年,王恭、庾楷、殷仲堪、桓玄、杨佺期等以王恭为盟主,举兵讨伐王愉及司马尚之。司马道子曾试图劝止庾楷,但遭庾楷拒绝。司马道子这次不知该杀谁是好,于是将事情都委托给世子司马元显,自己则终日饮酒。

王恭的联军已经攻至建康城下,城里十六岁的司马元显还没收到酒精的滋润,思路比较清晰,着手应对叛乱。司马元显一边派稍微能打的谢琰抵挡联军,另一边派人尝试策反刘牢之。

刘牢之,北府兵的实际控制人,当时的职务是南彭城(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附近内史兼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附近太守、武人出身。王恭,顶级高门太原王氏,与刘牢之的身份上的可谓天壤之差。刘牢之名义上归王恭管理,实际上王恭把他当作家仆,不是“名士”那就连人都不算。当然在东晋的大环境下,刘牢之也是心甘情愿的,只认门阀的规则下能混到当下的地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然而此时宗室派人找上门了。司马元显派人劝说刘牢之归顺朝廷,事成之后代替王恭的官职封号。这对武人出身的刘牢之来说是实现阶层跨越的绝好机会,一个武人能直接跨入“名士”,这在刘牢之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早先庾亮亲自向陶侃求援时,陶侃就被感动坏了,一个顶级高门出身,一个是寒门出身,这次刘牢之连寒门都是不是,而对方是宗室。刘牢之几乎没没犹豫,答应了,虽然王恭前后也对刘牢之有所许诺。

刘牢之倒戈,王恭兵败被处死,但殷仲堪、桓玄、杨佺期等军仍在建康附近的蔡洲(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附近。司马道子本打算通过人事调整,打乱这三家的结盟,然而三家移镇寻阳,联合抗拒朝命。最终司马道子以朝廷之名下诏慰问殷仲堪等人请求和解,又让殷仲堪复任荆州刺史,危机才得以解决,司马道子可以继续安心喝酒大业。

公元399年,司马元显趁着亲爹醉酒,自己悄悄接任扬州刺史,司马道子酒醒后才知道,虽然很生气,但毕竟亲儿子,不影响自己喝酒就行。司马道子的所为也称不上乱政,因为他的水准基本符合当时“名士”的各种要求,其自身无非是热衷研究玄学、信佛、爱喝酒的普通“名士”罢了。王恭的叛乱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平息,这如果放在中原甚至都算不上一场正经的叛乱,本身又没什么明确的政治目的,更像是主家带着部曲上京城建康叫骂,反而导致两支太原王氏的团灭。中原的混乱仍然留给东晋继续混乱的时间,这个不争气的朝代即将走向尽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