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阶段 谢安出山(1 / 1)

渡江之后的陈郡谢氏,以“江左八达”之首谢鲲为家族之长,虽然其仅有一子一女,但就是依托这一子一女,为之后谢家繁荣奠定基础。谢鲲子谢尚,完美继承“名士”衣钵,颇受江东士族喜爱,谢鲲女谢真石嫁给褚裒,生下褚蒜子,褚蒜子作为太后,掌控东晋朝政近四十年。豫州成为谢家势力范围,然而“名士”谢尚却把豫州驻地退至历阳(今安徽省马鞍山和县附近成为拱卫京师的要地。此时的谢安沉迷玩乐,足迹遍布江东一隅的名山大河,朝廷内外有哥哥弟弟撑家族门面,自己当隐士在东晋畸形的士族圈更容易打出名声。

当然,作为士族中的极品高门,谢安从小便有舆论为他打造声势。四岁时,正在依托谢鲲努力进入“名士”圈的桓彝见到谢安,大为赞赏说道: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太原王氏,东晋初号称第一“名士”的王承,王坦之的祖父差。类似一条微博热搜,点赞瞬间过百万,一个四岁的孩童被定性为第一“名士”。谢安少年时,据说王导非常看好谢安,经司徒府中的王承、王濛(太原王氏,其女、孙女皆为皇后共同推荐,征召谢安担任府中佐著作郎的职务,谢安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

后来,多次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就是不愿当官。如此这般,谢安的名声再次高涨,当时的扬州刺史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督促逼迫,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征召他为尚书郎、琅玡王友,谢安一概推辞。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为吏部郎,也被他写信拒绝。有关官员上疏认为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应该禁锢终身。或许谢安最能认清形势,庾氏、范汪都是桓温嫉恨的人,之后的东晋必然属于桓温,队是决不能站错的,于是谢安继续在江东放浪。

谢安曾到临安山,坐在石洞里,面对深谷,悠然叹道:“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区别!”又曾与名士孙绰等人泛舟大海,风起浪涌,众人十分惊恐,谢安却吟啸自若。船夫因为谢安高兴,照旧驾船漫游。风浪转大,谢安慢慢说:“如此大风我们将如何返回呢?”船夫听从吩咐立即驾船返航。众人无不钦佩谢安宽宏镇定的气度。谢安不但纵情于山水,每次游赏,总是携带数量庞大的歌妓同行助兴,这样赛神仙的日子何乐而不为呢。

谢安虽然屡屡不愿出山,但仰慕谢安的“名士”司马昱说:“他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公元359年,谢万与郗昙“北伐”,不战自溃,谢安再不出山,谢家也就要完了。

公元36年,桓温在东晋再无对手,谢安为了家族火速归入桓温账下担任司马。桓温为了笼络“名士”,同时谢安干的也比较卖力,二位相处的还是很好的。或许是战争相比有女团助兴的旅行,危险系数太高,谢安以给哥哥谢万奔丧为借口,离开了战场,不久,被任命为吴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附近太守,他在任上声誉一般,其“名士”作风便显现出来了,但这并不影响其晋升,朝廷里亲戚褚太后执政,于是谢安被征召入朝,担任侍中,后又升任吏部尚书、中护军。当然这不是褚太后一个人说的算,因为谢安对桓温早已按君臣之礼相待。

谢安毕竟年轻,公元373年,谢安在熬走桓温之后,搬出褚太后主持国政,自己与王坦之、王彪之共同辅政。谢安率先把稍有些能耐的王坦之先是担任丹阳伊,后又被打发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兼任徐兖二州刺史。朝廷里清一色的“名士”,琅琊王氏最后能打的王彪之已经年近七十,能打也只能打嘴炮了。在这些“名士”的治理下,冬季,益州、梁州便被苻坚攻占,之后东晋彻底放弃淮河以北的土地。公元375年,王坦之病逝,北方王猛薨,对于谢安变成利好,丢失国土也好,悲惨的服丧也罢,都不能影响其欣赏音乐,在他的带动下,“名士”们纷纷效仿,东晋朝廷化身音乐帝国。

公元378年,随着郗超、王彪之等人的去世,谢安开始担任司徒,开始为他的音乐帝国修筑气派的宫殿。再次之前,谢安做对了可以说是其执政以来唯一一件正确的事,任命他的侄儿谢玄为兖州刺史、广陵相、监长江以北诸军事。

谢安出山为自家,谢玄出山为国家。此时,天王苻坚正在筹集他的百万大军,南北的决战一触即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